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产业研究 --> 阅读

老年大学招生爆棚背后的“精神饥渴”

 来源:半月谈网 发布日期:2014-05-08


编者按 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速,各种养老需求正出现急剧增长的势头。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理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老人们在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包括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学习正是人的高级精神需求,是人生的一种自觉需要,不分性别、年龄、贫富。人生易老,而学习之树常青,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国际流行的教育理念。

当前,中国人的寿命普遍延长,退休后的生活还有许多年,老年人有了自己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他们不仅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也需要琴棋书画诗酒花。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特别是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如果老年人不学习,不仅会与时代脱节、逐渐被边缘化,而且越不进行知识“补钙”,头脑越会钝化,越会感到孤独和空虚。


半月谈编辑部最近组织记者深入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西、湖北、黑龙江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很多老人在退休后选择走进老年大学、社区活动室等教育培训场所,学习自己感兴趣但因各种原因没能学成的知识,从而使自己处于一种充实、愉悦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也会给整个家庭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在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保障的今天,老年人同样需要情感赡养、知识赡养。实现老有所养,也应包括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老年大学爆棚凸显精神饥渴

近年来,老年大学的火爆程度丝毫不逊于一些名牌大学。在江苏、上海、湖北、黑龙江、山西等地,老年大学招生一度爆棚。老年人不仅争先恐后报名,甚至已经学成的毕业生还“赖”在学校迟迟不肯离开。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老年大学深受老人青睐的背后,是老年人存在强烈的精神饥渴。

“一座难求”与“舍不得毕业”

凌晨四五点钟,江苏省无锡市老年大学门口就排起了长队。队伍里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自带小板凳、干粮,看上去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早点来,根本报不上名,上次招生我就错过了。今天起个大早,没想到还是有人比我早。”排在队伍中间的何老先生看着长长的队伍,有些无可奈何。

到了8点半学校招生工作人员上班时,排队老人已达数百人,他们争先恐后地咨询着这次开班的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很快,电脑、钢琴、舞蹈等科目就报名满额,后来的老人索性有什么班就报什么班。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本来想报舞蹈班,可又满了。我怎么也要报个班,回去好给老伴一个交代。”

无锡市老年大学副校长丁建中介绍,这几年老年大学招生一直非常火爆,电脑、钢琴、舞蹈这些需要场地、需要一人一机、一人一琴的科目更是“一座难求”。现在学校正在考虑如何扩容,让更多老人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无锡老年大学的火爆在国内并非孤例。在黑龙江,哈尔滨老年大学春季招生已结束。招生办主任郑岩回忆报名那几天,直言“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湖北武汉江岸区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薛贤桂告诉记者,从周一到周六,21个教室都是场场爆满。今年春季招生时,报名的老人从三楼开始排队,一直排到操场上。许多老人想报名却报不上,只好失望地离开。

“老年大学火爆已经持续好多年了。”山西老年大学教务处处长温忠贵说,学校创立近30年,已经从当初的400名学员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名。尽管学校场地不断扩大,设施不断增加,但还是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老人需求。

北京市海淀区老龄大学教务主任熊振常说,老年大学学员一般经过3至6个学期的学习即可毕业,有的老人迟迟不愿毕业,最牛的“留级生”在校学习24年仍未毕业。

哈尔滨市民郑奶奶退休多年,自从12年前在老年大学报上名后,直到今天仍未毕业。从最初学声乐、舞蹈,到现在练太极、学京剧,她几乎把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了个遍,但仍不“知足”。在她看来,上大学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年轻人追求进步的目的不同,很多老年人继续学习的出发点是有事儿干。我们这儿很多学员即使完成了课程学习,还是愿意继续待着。”浙江温州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陈春勉说,温州老年大学开设一些课程,很多学员的水平比老师都高,但还是愿意来学,因为有个平台能够沟通交流。

郑岩表示,大量留校生和不断增加的报名者,使得哈尔滨老年大学在校学员不断增加。近5年来,该校在校学员平均每年以15.8%的速度攀升,今年已从去年的1.5万人增加到2万人。

杭州市退休干部大学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愿意退课的老人很少,为了让更多的人报上名,不得不对报名科目做出限制,每人最多只能报两门课,但这一措施仍然难以解决问题。

除了老年大学,不少社区还出现了居委会组织的兴趣班和老人们自发组织的学习小组。在北京金宝街东城行政大厅五楼,就有数十个老年学习班,每个班都是名额爆满。

名额爆满背后是无法安放的孤寂心

老年大学为何如此火爆?从主观需求透视其原因,是老人们孤独的心灵渴望被关注、被充实。

已经80多岁的方奶奶和老伴在老年大学读了十多年,她说自己不想毕业。“只要老年大学不赶我们,我会一直在这里学习,你看我现在气色多好,能够活得这么健康,也是因为在老年大学有所寄托。”方奶奶说。

“寄托”两个字,道出了绝大部分老年人的心声。晚年生活的孤寂造成精神空虚。从国家某部委退休的高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每天都有文件要看、要批,虽然事情多,但是很充实,现在睁开眼就发愁今天怎么过。”

“退休即退化的现象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长期与社会大环境隔离,会让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退化效应,进而滋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北京化工大学从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李老师说。

61岁的张志勇老人说,现在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增多,有的老伴不在了,又没有爱好,和社会脱节,造成情感饥渴。但情感总是要找个机会释放的,来这里学习一方面是知识需求,另一方面就是交流需求了。

太原市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张素莲介绍,看电视成了不少老人一天中主要的娱乐方式,每天的家长里短使人心情沉重,长时间坐在麻将桌边不利于身体健康……还有的老人百无聊赖,只好走在街上看人来人往,很多老年人就这样度过了一天又一天,这就是典型的“熬日子”。

62岁的张玉顺老人对此深有同感,他的儿女都在外地,家里只有自己和老伴,闷在家里是大眼瞪小眼,走出去又不知道该干什么。“退休之后就没有了活动,站在马路上就想找人说话,不用别人主动问路,就巴不得告诉人家。”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马敏说,许多老年人在年轻时忙于工作和家庭,兴趣爱好搁置一边。接受再次教育,可以弥补他们年轻时的缺憾,更好地享受生活。

而在北京八维教育集团新生学院院长董明看来,现在的老年人大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的,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在成长时期普遍缺少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在科学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老人掌握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显得有些贫乏、单一,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对较差。而老年大学和社区兴趣班的兴起,正好满足了这部分老年人的求知需求。为此,八维教育集团新开设了专门招收老年学生的学院——新生学院,让老年人通过学习像获得新生一样,再次焕发活力,重塑自信心。

老人们上老年大学虽然理由各不相同,但说到底,都是为了让自己晚年的心有一处可以安放的地方。杭州市的吴阿姨告诉半月谈记者,自己去过一些老年公寓,那里的生活太单调。“我心目中的理想养老院,不仅要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得有琴棋书画诗酒花。我们不仅要老有所养,还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来自法院系统的一组数据也印证了老年人对精神追求的渴望。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介绍,近年来赡养纠纷案件总体呈稳步递增趋势。根据该院对近5年审理的老人赡养纠纷案件分析,老年人的赡养诉求多种多样,而在城市赡养纠纷中,老人们除了要求子女支付生活费用外,对精神赡养、渴望精神慰藉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资金、场地、师资缺失——多因素导致老人入学难

一边是老人们渴望上学的愿望强烈,一边是老年大学容量有限。这几年,各地老年大学报名持续火爆,班级数字不断增长,“扩容”能力有限是摆在老年大学负责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老年人入学需求持续增长,我们能想的办法就是增加班额,可是教室从哪里来?”郑岩表示,现在能用的资源都用上了,再想增加招生名额很难。目前哈尔滨老年大学在校学员已经接近2万,而教室仅有34间。为了让现在的课程运转起来,教室和老师都是满负荷运转。

郑岩的苦恼是目前老年大学现状的一个缩影。与迅速增长的学员相比,老年大学的师资力量也远不能满足需要。即使是办得很成功的一些老年大学,与庞大的需求相比,其硬件设施和场地建设也相对滞后。

江苏一位老年大学负责人诉苦说,老年大学和普通大学不一样,不能搬到偏僻的地方去,要考虑到老人来回方便,但现在真的没有地方可扩。

学员激增也让师资不足问题开始凸显。一位老年大学教师直言太辛苦:“满负荷运转都算好的,我们很多老师在超负荷运转。但看到老人们那么想学,我们只能说服自己再坚持坚持,真希望能有更多人愿意加入老年大学教师的队伍里来。”

此外,经费也成为一大难题。一位老年大学负责人说:“老年教育收费低,没有哪个机构可以撑得下去。”目前老年教育属于公益事业,由政府财政补助,但是这方面投入还不能够满足需要,教育资源仍然十分紧张。

身份歧视同样是当下部分渴望学习的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很多依托于知名高校或单位成立的老年大学仅招收本单位的退休职工,这让许多老年人望而兴叹。有些老年大学的招生条件则限定了学历、职称等条件,对于社会上的大多数老年人来说,这些门槛更难逾越。

丁建中表示,中小学中常见的资源不公平现象在老年大学中同样存在,不少学员冲着无锡老年大学条件好,即使转几趟车也要来这里学习。“其实一些区、街道也有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但由于硬件条件不足,老人只能舍近求远。”

除了办更多更好的老年大学外,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表示,上学难折射出老年人文化生活选择的局限和单调,一方面老年大学要适当扩容;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要从老人精神需求的本质着手进行整体扩容,让老人不必都来挤老年大学这一座“独木桥”。


 “魅力科技·品质银铃·幸福中国” 20…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十年磨一剑 助…
 上海及长三角军休干部医养融合、智慧养老…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生态康养产业规划服务工…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文艺和体育工作委员会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一行赴…
 第二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