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30年超生2亿人口 减缓人口老龄化
作者:易富贤/文 威斯康星大学学者 来源:财经网 发布日期:2014-03-06
摘要:如果在1980年就停止计划生育,中国的人口结构会更加合理,经济结构也会更加健康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1950年-1970年,中国人口与世界是同步增长的,占全球比例稳定在22%。1971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1973年全面推行“晚稀少”的计划生育。原国家科委主任、工程院院长宋健1980年提出预测:假如中国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按照当时的生育水平延续下去,中国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40亿。直接导致了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没有计划生育会怎样?
今天之所以对未来的人口政策走向有不同意见,是因为对“少生了多少人”没有取得共识。原国家计生委认为,由于计划生育,到1998年中国少生了3亿多人;到2005年少生了4亿多人。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世界发展指标2013》:1970年、1998年、2005年、2012年中国人口分别为8.183亿、12.419亿、13.037亿、13.507亿。而印度、泰国、世界(除中国外)1998年的人口分别是1970年的1.815倍、1.651倍、1.639倍;2005年的人口分别是1970年的2.030倍、1.778倍、1.808倍;2012年的人口分别是1970年的2.227倍、1.811倍、1.986倍。
如果1970年-2012年中国人口与印度、泰国、世界同速增长,那么1998年中国人口应为14.85亿、13.51亿、13.41亿人,分别比实际人口多2.43亿、1.09亿、0.99亿人;2005年中国人口应为16.61亿、14.55亿、14.80亿人,分别比实际人口多3.58亿、1.51亿、1.76亿人;2012年中国人口应为18.23亿、14.82亿、16.25亿人,分别比2012年实际人口多4.72亿、1.31亿、2.74亿人。可见,原国家计生委是假定中国人口增速比印度还快。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生育率不断降低。人类发展指数(HDI)是联合国用来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笔者发现,HDI和生育率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867,中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与生育率相关系数高达-0.848,是用来“诊断”生育率的两个最好指标。而1970年-2012年中国的HDI和中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一直远高于印度。如果没有计划生育,人口增速也会远低于印度。
不妨来看中国与泰国的分阶段比较。1970年-1982年,泰国的HDI和人均GDP高于中国,但中等教育毛入学率却远低于中国,这段时间泰国的生育率应高于中国。1983年-2012年,泰国的中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与中国相当,而HDI和人均GDP仍高于中国,这段时间泰国的生育率应低于中国。作为整体,1970年-2012年中国的人口增速应略高于泰国。
中国HDI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世界平均HDI为0.753,中国为0.772,在所列182个国家中排92位。即便在1975年,虽然中国HDI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仍有50%以上人口的HDI比中国低。以此推算,1970年-2012年中国人口增速应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假如中国从未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速将介于泰国和世界之间。那么中国人口在1998年应为13.5亿,2005年应为14.7亿,2012年应为15.5亿。由此可知,因为计划生育,到1998年,我国少生了约1亿人;到2005年,少生了约1.6亿人;到2012年,少生了约2亿人。
1979年中国的生育率已降到2.8,假如1980年彻底废止计划生育,生育率暂时会有所反弹,但长期仍将继续下降。印度的生育率从1980年的4.7下降到2010年的2.5;泰国从1980年的3.4下降到2011年的1.4。
中国1980年的HDI相当于印度1997年的水平,但教育水平高于印度。中国大陆2008年HDI相当于新加坡1982年、中国台湾1987年、韩国1989年的水平,当年三地生育率分别为1.71、1.70、1.58。假设中国1980年的生育率为3.1,然后线性下降到2010年的1.7;此后生育率采纳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修订版》的“中方案”,那么2010年0-29岁人口将为7.06亿,比2010年人口普查的5.50亿多1.56亿。中国人口将在2036年左右达到16亿的峰值后负增长,不会如宋健之前预测的那样在2050年达到40亿。
我在《大国空巢》中根据政策生育率、不孕率、育龄妇女结构等因素分析,如果没有超生,2010年0-29岁人口只有3.41亿,比2010年人口普查的5.50亿少2.09亿。也就是说,1981年-2010年出生人口中,有38%是超生人口。
减少人口能否改善经济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中国人口为13.41亿。如果2010年0-29岁减去超生的2.09亿人(无超生),那么总人口只有11.32亿;如果1980年就废止计划生育(停计生),2010年0-29岁增加1.56亿人,那么总人口为14.97亿。2010年全年GDP为397983亿元,除以13.41亿人,人均GDP为29678元;除以11.32亿人,人均GDP为35158元;除以14.97亿人,人均GDP为26585元。
表面上看,无超生人均GDP增加18%;停计生人均GDP减少10%。但事实并非如此。2010年中国分别有27%和35%的总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分别创造了47%和43%的财富。以20岁开始计算为劳动力,2010年超生的2.09亿人口中有1.17亿的20岁-29岁人口成为劳动力,绝大多数是从事第二三产业,大大缓解了中国的用工荒。这1.17亿劳动力占8.3亿20岁-59岁总劳动力的14%,占5.17亿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力的23%。如果没有这2.09亿旺盛消费人口和这1.17亿黄金年龄劳动力,GDP远不止减少18%。2010年人均GDP连29678元都达不到,更不可能达到35158元。
如果1980年就停止计划生育,所增加的1.56亿人口中有0.18亿成为劳动力,为第二三产业增加3.5%的劳动力。一个正常的社会是2个人口的消费提供1个就业机会。中国内需市场只有提供6亿多就业机会,就业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如果增加这1.56亿消费人口,将大大改善就业结构,增加的内需对经济的贡献率远不止10%。那么,2010年人均GDP甚至会超过29678元,而不会降低到26585元。
同样,如果中国从未实行计划生育,现在经济或许会更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通过比较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和人均GDP增长,认为降低人口增长并不能提高人均GDP。
而减少生育对经济的长远危害更明显。据2010年人口普查推算,中国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将从2010年的1.78亿、1.19亿增加到2030年的3.45亿、2.34亿。而2030年的20岁-49岁青壮年劳动力却将从2010年的6.74亿减少到5.42亿;如果1980年后没有超生,减为3.37亿;如果1980年停止计划生育,增至6.97亿。可见,正是这超生的2亿人口挽救了国家和民族,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向超生者征收社会抚养费是缺乏理论依据的。而如果在1980年就停止计划生育,中国的人口结构会更加合理,经济结构也会更加健康。
评之评:
不应高估生育政策的作用
何亚福/文 人口学者,著有《人口危局》
我基本同意易先生的分析:计划生育使我国少生了约2亿人。复旦大学教授王丰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中心研究员蔡泳合写的文章《4亿中国人是怎么少生的》认为:“据我们的粗略测算,单就独生子女政策本身而言,该政策自1980年以来,至多只不过使中国少生了1亿多人。而其余的少生人口并不能归因于严格的生育控制。”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也认为:“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少生了一两亿人。”
事实上,生育政策的作用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大。一对夫妇生几个孩子,受多种因素影响,生育政策仅是其中一个因素。以我的家庭为例,我和妻子的生育意愿都是两个孩子,尽管我们不符合二胎政策,但仍生了二胎;而即使奖励10万元,我们也不愿意生三胎。
已经生了二胎或正准备生二胎的人当然知道,他们将为此付出一定代价,但他们认为付出这些代价是值得的。所以,计划生育政策只限制得了那些生育意愿不够强烈或意志不够坚强的人。对于一定要实现生育意愿的夫妇来说,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减少这些夫妇生育孩子的数量,只是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从各国经验看,对降低生育率来说,生育政策的作用远远比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大。下面我们来比较印度和俄罗斯的生育政策和生育率:
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推行计划生育的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实行鼓励少生的政策,到现在还没有改变,而印度的总和生育率在2011年仍达到2.62。但在印度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邦,生育率则下降较快。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的数据:1979年,印度的克拉拉邦总和生育率是3,泰米尔纳德邦是3.5;1991年,克拉拉邦的总和生育率降到1.8,泰米尔纳德邦降到2.2。
俄罗斯(以及前苏联)长期鼓励多生。然而,1960年-2000年,俄罗斯(以及前苏联)的生育率总趋势是不断下降:1960年总和生育率为2.52,1970年下降到1.99,1980年下降到1.89,2000年下降到1.21。近年来,俄罗斯生育率有所上升(2012年达到1.6),但仍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长期鼓励多生的俄罗斯,生育率反而远远低于长期鼓励少生的印度,这或许说明:经济发展有时可能是更好的“避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