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养老难题需要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来源:城市晚报 发布日期:2014-01-03
最新一期《瞭望东方周刊》梳理了截至2012年包括全国22个省会城市、5个自治区首府、4个直辖市以及5个副省级城市在内的36个城市的养老数据,以此展现各个城市的养老责任度。调查表明:尽管我国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4万多个,养老床位350多万张,但是普遍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而独居、空巢、留守、随迁、失独、失能、失智、高龄、高知等大量新老人群,对机构养老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养老床位的供需矛盾更加凸显。
上述情况的确符合很多人的日常感受。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处处长王辉2012年底的说法,“全国仍缺少300多万张养老床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建成床位数的总和。”这一问题也早就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民政部制定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中,提出了我国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的建设目标。但据民政部的统计,目前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为19.7张,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0%。-30%。的水平。
如果再考虑到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是目前世界上老龄化唯一超过一亿的国家,而且正在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这意味着中国需要解决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老龄化难题。近一段时间对养老金存量问题的争论实际上表明中国社会的养老难题才刚刚浮出水面,变得突出起来。
养老问题说复杂极为复杂,说简单又极为简单,说复杂是因为牵涉到各个方面,说简单,实际上就是两大块内容,一是收入保障,二是服务保障。“收入保障”需要解决的是失去劳动能力之后,不能再创造财富的老人赡养费哪里来。“服务保障”需要解决的是老人身体衰老自理能力持续下降时,谁来照顾的问题。上述两个问题纠结在一起,就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围绕养老金枯竭问题的争议,表明“收入保障”问题突出,2010年的数据显示,只有约24%的老人能够依靠养老金生活,两年多的时间过去,即便有所改变,但幅度不会很大;而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为19.7张,表明的是“服务保障”也同样面临困境。而且我国的老龄化问题首先是人口控制性增长的结果,不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后自然出现,所以表现出“未富先老”特征。这一特征首先令家庭养老的支撑性不足,尤其是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下,无论是财力还是人力,大都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
其次是社会资源对养老保障的支持力度也明显不足。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的目标而言,2015年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实际上是取了一个底限,如考虑到2015年底老龄人口至少增长3000万的话,那么2012年底仅仅实现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19.7张的现状,如果没有更多的资源性投入,这个任务恐怕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在此情况下,要解决养老问题必须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一方面政府务必要尽最大努力承担起相关责任,优化财政支出,打击贪污腐败。该花的钱当然要花,但是该节约的钱,如备受争议的“三公”经费,被贪腐挥霍以及非法流向境外的资金等,必须尽最大努力降至最低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政策工具,动员社会资源投入养老行业,如以政策扶持和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养老产品,兴办养老机构,普遍发放老人服务补贴,激活社区居家养老,鼓励公益机构建立面向老人的公益基金……在多管齐下、多方协同下,养老问题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式社会治理的一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