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理论前沿观点简述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发布日期:2011-03-04
当下国际学界关于老龄化理论的前沿观点,最具代表性的是“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理论。
“健康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WHO)1990年9月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老龄化有个体老龄化和人口(或群体)老龄化之分。个体健康老龄化是指一个人进入老年以后,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仍保持良好状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生活质量较高,成为一个健康老年人。人口(或群体)健康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成为老年型人口以后,健康老年人、健康高龄老人和健康百岁老人比重日益上升,而病残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比重逐步下降这样一个过程或一种状态。人口健康老龄化与人口老龄化不同,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自然过程,而健康老龄化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社会的状态。人口健康老龄化必须以个体健康老龄化为基础,但健康老龄化并不追求少数人寿命的显著增加,而是关注所有人寿命的增加幅度。实现健康老龄化必须建立诸如老年经济保障制度、老年医疗保障制度、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制度、老年生活照料制度、老年权益保障制度等一整套健全的社会老年保障制度。这一理论指出,健康老龄化社会是指一种具有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能力的社会。社会有能力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消极作用、不利条件,逐步解决因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人口与社会包括经济、生态环境、资源等关系相互协调,使社会健康全面可持续地发展。健康老龄化社会是老少融合的社会,是不分年龄、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社会。健康老龄化社会必须以个体健康老龄化为前提,在实现个体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实现人口(群体)健康老龄化。
为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并发起和开展一场“积极老龄化全球运动”。2002年4月,联合国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将“积极老龄化”基本理念与主要观点写进大会的《政治宣言》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使之成为人类社会应对和解决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老龄发展战略,这对于世界各国的老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积极老龄化”既包含了“健康老龄化”的基本元素,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老年人口不仅不是社会的负担,而且是家庭和社会的宝贵资源,应主动参与社会的发展,即不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积极老龄化是建立在联合国提出的“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的原则基础上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一个政策理论。积极老龄化的三个政策支柱为:(1)健康,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完好状态;(2)参与,即“当劳务市场、就业、教育、卫生及社会政策和项目根据个人的基本人权、能力、需要和喜好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活动,人们在进入老年以后还可以通过收入性的和非收入性的活动为社会继续做出生产性的贡献。 ”老年人根据自身需要和健康状况,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和社会服务,使老年人的生活继续融入主流社会;(3)保障,即政府、社会、家庭,依照法律规定,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补助和社会救助措施,重点是对老年人的物质赡养、精神慰藉和社会扶持,包括在政治、社会、经济、医疗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积极老龄化理论旨在调动与发挥每一个老年人在体力、智力、技术等方面的潜能,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发展,在融入社会的同时获得自身的权益、需求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保障,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而且有尊严的安度晚年,延年益寿,使社会更加和谐。(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