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应从家庭模式向社区模式转变
来源:现在网 发布日期:2011-02-14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求,2010年武汉市人大将养老事业列为“1号议案”,政府将养老事业列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预计“十二五”末,将达到160万人。因此,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武汉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对方。主要是:一是认识不高,管理体制多元化,养老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是武汉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总量不足,硬件落后,设施陈旧,社会福利院的现状已不适应现代养老服务的需求;三是投入不足,“无场地、无人员、无经费”仍是制约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的瓶颈;四是专业化程度不高,功能不全,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导致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以上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认真研究分析,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加以解决。
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制定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的新型的武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纳入规划,加快实施。建议将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列为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到政府的中、长期规划,将养老机构功能与养老结构功能紧密联系起来,制定详实的工作标准和项目实施方案,做到养老结构和养老机构的设置与社区分布相结合;建立市、区、街、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体制,解决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与养老服务体系两个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两种渠道投资,两头布置任务,两边指导考核监督局面和组织领导体系不清、体制不顺、对接不够、运作不畅的现状,变多头管理为归类管理。
二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要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社区养老服务站,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实行动态管理,开展多样的服务,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即:公共服务——由社区服务组织,面向社区全部老人,采取“一站式”服务形式。家政服务——面向社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采取“上门”服务(无偿、补偿、有偿)形式。日间照料服务——面向社区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采取“日托”服务(无偿、有偿)形式。要着力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加大资金的投入,帮助社区建设和改造一批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托养所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拨付一定的工作经费为社区配备专门的托老管理员。要依托城市社区服务信息载体,在社会建立数字网络服务系统、养老服务热线,为特困、高危老年人免费安装“紧急求助”一键通电话机,建设便捷有效的养老服务信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