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养老保险应对老龄危机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日期:2010-10-11
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组成。目前养老金“空账”数额不小,企业年金保险的替代率和参与度也严重不足,在中国老龄化日渐加重的背景下,中国人养老如何“养得起”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保险专家认为,完善的养老保障应该由30%的社会养老保险、30%的企业年金和40%的个人理财养老组成,建议个人在享受社保的同时积极选择商业养老保险来维持老年生活品质,并充分利用养老护理保险来满足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须“加码”
由于人均寿命延长和生活水平提高,中国人的养老成本在不断攀升。比如,一个家庭目前每月的收入为8000元,以70%的替代率计算,退休后生活费至少需要5600元,在不考虑通胀及利息的情况下,若以20年计算,退休时至少需要准备上百万元。
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组成。政府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体系的基础,据统计其发放的目标替代率不超过58%,企业年金作为一种补充 性 养 老 保 险 , 在 退 休 收 入 中 的 替 代 率 只 有1%———这不仅不能保障个人退休生活水平,也无法应对养老所需的医疗、护理等额外支出。
专家表示,完善的养老保障应该由30%的社会养老保险、30%的企业年金和40%的个人理财养老组成。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基础保障,只能满足个人基本的生活需求,晚年生活品质的保障很大程度依赖于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等养老理财方式,应更多选择商业养老保险作为有益补充。
理财规划师认为,相对于投资房产、股票、金融衍生品等理财方式,养老保险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整个养老资金配置中提供“确定的”养老金水平,保证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而且能在准备过程中帮助个人进行约束性长期储蓄,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规避交费期间的一系列人身风险,这是很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点。
按需选择 年纪越大投保越难
据了解,消费者在养老保险投保范围、返还时间、固定利息、满期时间、本金安全性和领取便利度等方面都有所期待,但目前国内专注于退休养老的专业养老保险产品相对较少。市面上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主要分为传统型、两全型、投连型和万能型四种,不同人群应按需选择。
传统型养老保险的预定利率是固定的,并且以年金产品居多;两全型产品兼具保障和分红功能,对抵御通货膨胀有很好的效果;投连型产品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收取账户管理费等费用,盈亏全部由投保人自己负责;万能型产品一般有保底收益,保险公司也要收取保单管理费、初始费等费用,因此此类产品适合长期投资,一般要在5年以上才能看到投资收益。
不同的养老保险产品适合不同的人群。传统型和两全型保险回报额度明确,且投入较少,比较适合工薪阶层的养老需求;而投连型和万能型保险由于投入较高、风险较大,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收入人群。
相对于社保,商业养老保险在缴费方式、领取方式上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一款养老保险产品规定,缴费方式可选择一次性、5年、10年或20年交付,开始领取年龄可选择50岁、55岁、60岁或65岁,领取方式可选择年领、月领两种,不论何时领取,保证最少领取20年或至85岁。
保险专家指出,购买养老保险,一般越早越好,因为投保年龄越小,缴纳的保费相对较少。而且年轻时身体健康,容易承保。如果上了一定的年纪才想起投保,保险公司可能会因投保人身体状况不良变化等因素要求增加保费,甚至拒保。
养老护理保险破解护理难题
养老保险只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而对于他们的长期护理需求则有点“无能为力”,这就需要养老护理保险来发挥作用。
北京市有关部门日前表示,将探索开展养老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保险产品还比较少见。有媒体报道“十二五”期间,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将在我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以统筹解决养老护理费用。
养老护理保险,是指为因年老体衰、疾病或伤残不能自理,需要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的一种保险。当被保险人身体衰弱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甚至不能利用辅助设备生活时,由保险基金支付护理费用。养老护理保险也可称为长期护理保险,老年人是这种护理服务的主要使用者。
据了解,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目前在美国共有60多万人签署了老年护理保险合同,约占人寿保险市场30%的份额。此外,德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凡参加了法定医疗保险的人自动参加护理保险。日本于2000年将长期护理保障作为公共服务产品引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要求40岁以上的人都要参加长期护理方案,其特点是全民皆保。
与其他保险产品相比,长期护理保险侧重于提供长期护理保障;从保障范围看,分为医护人员看护、中级看护、照顾式看护和家中看护4个等级;产品类型主要有日额津贴、费用补偿、服务提供等单一或相互交叉的形式,给付期限有一年、数年、终身等选择。
■链接
中国人的养老“短腿”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最近有专家估算称中国养老金的“空账”规模达到1.3万亿,这让很多人担忧自己退休时能否领到养老金。
与此同时,养老金相对于C PI的增长在不断“缩水”。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的CPI年均增长率为2.2%,而养老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却不到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手段明显滞后,使其未来远远不能提供预期的保障水平,尤其是在高通胀时期,眼睁睁看着账户上的资金贬值。
另一方面,作为养老保险的第二大支柱,企业年金的发展严重滞后。企业年金是企业和职工自愿建立的一种补充性养老保险,目前企业参与率仅为1%,参保人数占全国就业人口约1.6%,企业年金占退休收入替代率只有1%。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美国企业年金的替代率达到40%。当前全国拥有基本养老保险的2.2亿人中,仅有1179万人拥有企业年金作为其补充养老保障,且主要为国有垄断行业企业员工。
社保养老和企业年金养老之外,家庭养老仍是我国主流的养老方式。但我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呈现出人口总量多、工作人口少、人口老龄化等特点,在“421”的家庭结构中,“养儿防老”也变得越来越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