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度晚年究竟需要多少钱?五大养老模式大PK
来源:理财周刊 发布日期:2010-09-14
人人都要面对的必选题
去哪里养老,选择怎样的养老方式,已经成为摆在越来越多人面前的一道选择题,而且是必选题。无论你是20岁、30岁的年轻人,还是50、60岁的老年人,都必须做出回答。
因为首先,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快速上升。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按照老龄化评判标准,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形象地说,如今每十人中有一个老年人,而40年后,每十人中老年人数量可能会达到四个。
中国人正越来越长寿。200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达73.05岁,而在营养和医疗水平较好的大中城市,人均寿命预期更高。
比如,上海人2007年的平均预期寿命就已经达到了81.08岁,其中男性78.87岁,女性达到了83.29岁。在上海,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00岁的“老寿星”也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周围,换而言之,如果是一名50岁退休的上海普通女职工,她将要度过至少三四十年的漫长退休岁月!
但是,中国人是属于“未富先老”,无论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养老储备金都不充足。
此外,中国千年以来的传统家庭结构形式已经变化。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至今已有30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家长已集体步入老年期,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和抚养一个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为主流。而且,由于人均寿命不断延长,“6-4-2-1”、“8-4-2-1”的家庭也逐步出现,而且将来会越发凸显。
当前城市化大潮下,人口流动、家庭小型化,也大大冲击了家庭旧有的代际抚育功能。民政部及中国老龄委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达49.7%。
“连我妈都知道,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社保只管吃饱穿暖,养儿防老又不现实。但她和我外婆那辈人又有很大不同,我妈这批人都是有点文化有点精神追求的,不安心终老在一间小房子里,所以我猜她也是想趁着现在口袋里还有点钱,为自己的将来先筹划筹划。”
是啊,无论是准退休族,还是已经退休的老人,在社会状况和小家庭实际情况下,都得为自己好好找一条合适的“出路”!
图表1:上海人均寿命预期变化图(岁/年度)
养老方式大PK
那么,到底该选择怎样的养老方式呢?本刊记者此次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五六条“精选方式”,也许可以令中老年朋友从中得到一些思路上的启发,便于今后“拾级而上”。
居家养老。这是中国最传统的养老模式。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选择。居家养老在舒适度、成本、隐私保护方面较有优势。但居家养老也有缺点,随着独居老人的增多,安全性如何保障成了一大难题,空巢老人一旦发生意外,邻居、家人又没有及时发现,很可能耽误救治。
其中居家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老年“日托班”模式尤其受到欢迎。一来老年人仍然可以住在自己家中,自由性、隐私性较强,二来在需要“帮一把”的事情上,如吃饭、理发、就医、居家维修等方面都可利用社区资源尽可能方便老年人。
专业养老机构。作为专业养老场所,在安全性方面较有保障,特别是有24小时护理待遇的老年人,能够得到专人照料,突发情况下可及时送至医院。作为最大的机构式养老方式,养老院现在选择余地越来越多了,有比较经济但舒适程度较一般的公立养老院,也有各种民办或公私合营的中高档养老院。
高级养老社区。这类高级养老社区或是采用买断养老专用产权房的形式,或是缴纳数额不菲的“会员费”,为老人搭建的生活环境和设备当然也是一流的。
“候鸟式”养老。 候鸟式养老是近来悄悄盛行的养老方式,老年朋友可根据季节转换、心情变化等来回就住于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最近几年,从“候鸟式”养老衍生出来的异地置业养老成了不少经济条件较好的退休族的选择。 当然, 少数喜爱旅行、经济条件较好的退休族还可以考虑环球旅游式养老模式,不过,经济成本会比较高,对老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较高。
表:五大养老模式大PK
平衡让退休生活更美妙
不过,无论是选择哪一条养老方式,我们还是要建议大家把握平衡的原则。
将经济因素与现实问题结合考虑。谁都愿意住条件好的养老院,甚至来一趟环球退休之旅。但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经济成本的问题。家庭经济条件如何?退休工资有多少?在做出养老方式选择之前,先要算算经济账。如果要住到3000元一个月的高档养老院里,经济负担是否会过重?会不会由此牵累到本来生活压力已经较重的子女?
将老人的需求与子女现实负担相平衡。有些老人比较“恋家”,不愿意搬到养老院去住。但是很可能他们家已经三代同堂,5口人挤在一套老公房里,儿子媳妇希望老人能搬到养老院去,把家里的空间留给下一代。特别是一些家庭新生儿出生后,老人和子女的矛盾突然升级,“水火不容”的情形下,为了整个家庭的和谐,总有一方要做出让步。
还有一些家庭,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因为要长期照顾身体不太好的老人,子女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子女各方面压力的确过重,老年人可以考虑搬到养老院等机构住,既安抚了子女的情绪,减轻了尚在打拼期的子女的精神和精力负担,也是让社会帮助子女一起承担一部分的养老责任。
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这里面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考量。首先,无论是老人,还是子女,在为老人筹划去哪里养老的问题时,当然要考虑经济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花钱越少越好。在预算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为老人挑选硬件条件较好、环境较为熟悉的养老机构。
此外,老年人其实是最怕寂寞孤独的,无论老年朋友选择怎样的养老模式,要真正做到身心愉悦、舒适养老,都离不开子女的细心体贴。机构只是承担了对老人生活起居的照料,但精神上的关怀主要还是要靠亲人朋友。作为子女,无论工作多忙,一定要记得在周末、节假日常去看望自己住在养老院的父母,如果能带上第三代,老人就更开心了。常给父母打打电话,给予精神上的关心。老人精神舒畅了,身体也会好很多,子女的实际负担反而会减轻。
各方面都相对平衡的退休岁月,才是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吧。
实惠之选——居家和“半居家”养老
成本较低 生活便利
提要:居家养老仍是大部分老人目前首选的养老模式,这种方式在舒适度、成本开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便利性、安全性也有所增强。
“欢迎来到‘老年之家’!”敲开房门,64岁的金先生热情相迎,他口中的“老年之家”正是这个由他和太太以及92岁高龄的老母组成的三口之家。“我们这一家子的年龄加在一起,都快220岁了!”金先生笑言。
走入屋内,简洁的装修、布置让这个家看上去宽敞、舒适,即便是屋角也不留一丝灰尘的环境想必每天都有人精心打扫。“我和太太住一个屋,老太太自己住一个屋。”金先生开始介绍起来,“虽然8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并不算大,但一家人倒也够住。”
金先生说,平时的衣食起居主要由他和太太料理,没请保姆。看得出,虽然已年过花甲,可金先生和太太的健康状况都还不错,而在与记者闲聊的时候,一家之“长”的老太太也会时不时地更换电视频道,那股硬朗的精神气甚至超过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
说到居家养老的原因,金先生觉得十分自然,“我们两口子退休在家,平时没什么事,身体也还不错,当然就不用把老太太送到敬老院了。”在他看来,有时间、有精力是选择居家养老的最大理由。“而且凭我个人感觉,年纪大的人总是更喜欢住家吧,毕竟敬老院是相对公共的环境,怎么也不比家里舒服自在啊。”换位思考下,金先生觉得居家养老更适合母亲。“我妈妈有个习惯,就是隔三差五要吃点红烧肉,要是让她住敬老院,这点恐怕无法满足了。”金先生又道出了另一个饮食方面的原因。
“居家+社区”混合模式更省心
如果说金先生一家选择了完全自理的居家养老,那么记者接下来走访的刘老伯两口子,则采用半居家、半社区的养老方式。
刘老伯和老伴今年都78岁了,腿脚不太灵活的他们在生活方面无法做到完全自理,但比起敬老院,他们更愿意住在家里,“都住了几十年,街坊邻居都很熟悉了,住敬老院不习惯。”刘老伯的理由十分简单。
不过,在洗衣、做饭方面老俩口需要有人“搭把手”。“午饭是由街道配送的,又方便又便宜。”刘老伯介绍,他所居住的街道社区助老服务社提供午餐配送服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申请5元或8元的套餐,“挺方便的,只要向居委会申请就可以了,饭费一月一交,这个月申请的话,下个月就可以吃到了。”这样一来,老俩口省心省力,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饭菜。
至于晚餐、洗衣、打扫,则由钟点工负责。“我们请了个钟点工,每天来帮忙2个小时,每小时12元,一个月就是700多元。”这笔开支对退休收入都在2000多元的刘老伯和老伴来说并不太高,“都一把年纪了我们也不需要再省什么钱,要是没有钟点工帮忙,我们还真是应付不来”。刘老伯觉得钟点工是他们居家养老不可或缺的帮手。
居家养老仍是最大众化模式
我们发现,尽管敬老院数量不断增多,软硬件设施也不断完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百分百自理的居家养老,还是借助社区资源、社会资源的半辅助性居家养老,依旧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养老模式。老年人的“恋家情结”想必是导致这一状况的最大原因。
当然,居家养老在很多方面都有其优势。例如比起敬老院,老年人更习惯住在家中,有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想做什么都可以自己做主,不受限制,而且隐私性较好。简单来说就是舒适度方面居家养老可以得高分。
在花销方面,居家养老整体成本较低,但不同情况的老人有一定差异性,比较明显的差别体现在护理方面。
假如老人健康状况良好,生活基本可以自理,那么护理成本就可以较低甚至完全省下了,但如果平日生活需要有人辅助料理,那成本可能较高。对于这样的老人,子女若有精力、时间和能力照顾,护理成本等于内部消化了,但如果子女有工作在身无法亲力亲为,需要依靠社区、社会资源照顾老人,那么护理成本就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家庭开支了。
一般来说,社区提供的服务资源如配餐、修理家电等因为有政府资助,所以家庭所需要承担的开支相对较小,而社会资源如钟点工、住家保姆等从目前的市场行情看,也在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大部分老年人依靠自身的退休收入就能应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老年人膝下大多有多个子女可以轮流照顾,因此聘请住家保姆或专业护理人员的还在少数,而当独生子女的家长步入老年人行列后,养儿防老的方法似乎难以奏效,这样一来,护理市场的价格可能会随着需求的增多而相应提高,另外,人们对护理品质的不断追求,也会增加这方面的开支。所以说,未来居家养老的成本很可能高出现在的水平。
居家养老的便利性如何同样不能一概而论,主要视住房周围硬件、软件配套设施而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街道、社区开设的老年人服务网点大大增加了居家养老的便利性,随着上门服务项目的增多,老年人可以得到更多人性化的照顾。
安全性一直是居家养老的一大难题。老年人若没有子女相伴左右,最怕的就是突如其来的疾病或意外风险,“老人独自在家,突然倒下该如何求助”的疑问困扰很多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些街道、社区开始为独居老人派发“爱心铃”,以便老人在紧急情况下向邻居求助。
据了解,爱心铃的一头安在老人家中,老人只要摁下按钮,另一头的邻居家中便会响起铃声,以便及时施救。这一方式较拨打电话求救方便很多,防止了老年人在紧急情况下突然忘记电话号码,或是无力拨打的风险,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邻里关系对居家养老来说相当重要,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和睦的邻里关系既能给老人平时的生活增添乐趣,多几个说话的伴儿,也能给独居老人增加一层安全系数。
日托服务方便更多老人
“虽然和家人住在一起,但老人白天独自在家,生活无人料理着实让人不放心。有什么方式可以解决吗?”57岁的陈女士提出疑问,由于她被原单位返聘,因此留下80多岁的老母白天独自在家,午餐和安全问题让人烦恼。
其实,陈女士不妨联系所在的街道、社区,看看有没有就近的老年人日托服务中心。记者从上海部分街道养老服务社了解到,日托服务收费在每月800元左右,子女白天可将老人送到指定地点,下午四五点下班时再去接回,形式上与幼儿园差不多。这种结合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做法也比较容易让老人接受。
舒适之选——专业养老机构
选择多样 奢俭随心
提要:在各种养老方式中,机构养老很可能成为未来一大趋势。由于各级养老院服务和收费差异明显,在舒适度与便利性方面,不同等级的养老院差距较大,在选择前还应慎重考虑。
不得不承认,当众仁花苑映入眼帘的那刻,记者对养老院的印象大大改变了。与其说眼前的是一所养老机构,不如称其为一个整洁清幽、设施齐全的现代社区。三幢居住楼、一幢多功能活动楼是众仁花苑的核心部分,随处可见的绿色让环境更添一份怡然。
记者很快坐电梯来到了八楼沈老太和先生的“家”,虽然只是一室一厅的小套房,可一进门,记者还是被这小套房里所包含的内容“震”住了。除了分体式空调、卫浴设施、电视、全套家具外,房间还配备了单独的厨房及家用电器,包括电话、冰箱、洗衣机等。可以说,一般家庭配有的基本设施,在这个小单元里一应俱全。“怎么样?我们‘家’还不错吧?”今年74岁的沈老太显出一丝骄傲。
坐下慢慢聊后记者才知道,沈老太和先生在入园前,也对养老院抱有“偏见”,总认为条件不如家里好。“当初选择这家养老院时我们也没怎么比较,女儿听人介绍说这里条件、环境都不错、价格也适中,就来看了。”
沈老太所住的众仁花苑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养老安居工程的标志性建筑。“来看过我们的人都说,这里的居住环境就和大学一样,有宿舍、食堂、超市、医务室、健身房、阅览室,而且这里还有学校没有的网吧、棋牌室、舞厅等等。”听得出,入院一年多的沈老太对新环境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而且还颇为喜欢。
在一旁的老伴也说句,“我以前找个打牌、下棋的伴儿还要走到公园,这里可方便多了,大家打个电话约一下,楼下棋牌室就能玩。”
而最让两位老人满意的,还是院内自带的医护人员,“在家的时候,每次看病都要打车去医院,即使是个小毛病也要费不少力气,到这里后,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只要去医务室就可以了,配药、吊点滴都很方便。”沈老太觉得,这个优势是居家养老所不具备的。
聊着聊着,午饭时间到了,记者也跟随两位老人到食堂走了一圈。百叶包肉、干煎带鱼、四季烤麸、红烧萝卜、炒青菜以及罗宋汤的菜式还算丰盛,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做出选择,“如果实在没有自己喜欢的菜,也可以回房自己做。”沈老太对饮食也挺满意。
那么,入住这样的养老院,价格是不是非常昂贵呢?“其实倒还可以,我们两个人住这个套间,每月床位费是2100元,我们有个牌友住的是带中央空调的一室一厅,每月是3000元,加上管理费100元、伙食费300多元,两个人一共不超过3000元吧。”从沈老太给出的价格看,老年人承受起来应该不太费劲。
不过记者也发现,这个环境一流的养老机构具备一定的入住条件。当初在沈老太和先生入住前,都递交了三个月内的体检报告和化验单,“心肺功能、血糖、血脂等等很多项目都要包括在内的。”沈老太透露,因为没有护理员,所以对于生活上无法自理的老人,这个养老院暂时不收,此外在院方给出的入住条件中也明确表示,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性疾病,或者不能适应院内集体生活的老人也不能入住。
也正由于院方仅接受身体健康、可以自理的老人,因此在老人的活动范围上给予了高度的自由。“我们这里离市区比较远,不过门口就有班车去镇上买东西,要是年纪大的人想出去走走,也是没问题的。”沈老太说,她和老伯有兴致的时候会出去逛逛,平日的生活还是挺自在、丰富的。
机构养老或成未来养老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模式的转变,解决养老问题成了不少家庭的头等大事,而要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仅仅停留于传统的居家养老可能并不实际,机构养老很可能成为未来养老一大趋势。
机构养老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安全性较有保障。在对上海部分养老院采访后记者发现,大部分养老机构配有专门的看护人员,提供一至三级不等的护理服务,有些还针对特殊需要的老人开设特别护理服务。老人如有需要,可以随叫随到。而一些条件更好的机构还配有24小时专职医生,老人平日的一些小毛病在院内就能得到医治,即便需要上医院,也能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前往。与独居老人的安全性相比,养老院显然高出不少。
在舒适度与便利性方面,不同等级的养老院差距较大。条件简陋的养老院只是提供老人最基本的吃、住服务,缺少人文方面的关爱,老年人的隐私可能得不到良好的保护,而像沈老太夫妇居住的条件较好的养老院则大不相同,院方会为老人制定一周的活动安排,如打太极拳、做广播操、戏剧大家唱、球类运动、交谊舞、棋牌活动等等,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日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共同启动了上海“数字养老院”建设工程,宣布在今年年内,上海将建成50家数字化养老院。这些养老院将免费提供IPTV数字电视、宽带上网、全球眼关爱等服务。利用这些新兴科技,养老院老人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就更加顺畅,精神上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而这也将进一步为养老院的舒适度、便利性加分。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现在大部分养老机构都设有“入住条件”,一般要求老年人身体较为健康、无传染病、精神病或老年痴呆症,并对半集体化的生活能够适应。院方在收纳老人入院前,都会要求家人提供老年人体检报告,或是由院方安排体检。由于护理资源的缺乏,生活能够基本自助的老人较容易找到合适的养老院,而提供医疗护理、特殊护理的养老院则数量较少。
如何选择合适的机构养老
不同等级的养老院之间差异化明显,考虑到养老机构可能伴随老人走过人生最后的二三十年,子女在安排老人入住前应当做好详细的调查。除了考虑入住成本外,更应当以老人的需求、服务的品质为出发,以免老人心理受伤。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上,公立养老机构往往条件落后、价格低廉,而私立的养老机构则有着软硬件条件好、价格较贵的特点。不过,记者在对上海部分养老机构调查后发现,公立养老机构中不乏条件优越者,而私立养老机构也并非个个昂贵。可以说,选择一所合适的养老机构,并不能单纯地靠公立、私立做判断,而要细致地分析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家庭可以承担的开支、以及老年人自己的喜好等等。这或许是一件费时费力的活儿,但毕竟关系到老年人后半生的幸福,因此做儿女的还应慎重比较、筛选。
我们发现,市区范围内的养老机构有着交通便利的优势,这可能方便子女、家人平时多加探望,不过,在自然环境方面近郊的养老院明显更胜一筹,适合老人静心休养。而且,由于近郊养老院占地面积一般较广、园内自带的绿化面积较多,因此老年人自由活动的空间更为开阔。当然,也有些老人并不想离开原本的生活环境,那么选择离家就近的养老院可能更加合适一些。
在比较养老院服务时,我们建议老人和子女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并且多看、多听、多问。
我们可以看看已经入院的老人都在干些什么,院方是否为老年人提供了足够的休闲、娱乐设施,安排了较为丰富的文体活动,我们可以听听入院老人对养老院的评价,考量一下养老院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有多强,是否真的关心爱护老年人。我们还可以问问院方一些细节方面的责任义务事项以及老年人安全、自由方面的保障等。例如,院方安排的护理专员,每人负责多少老人的起居?一旦在养老院中突发疾病,有哪些设施方便老人快速呼救?院方会采取怎样的行动?若出现意外事故,责任由谁承担?如果老年人想要离开养老院出去走走,是否会受到限制等等。
衡量价格也是选择养老院时重要的一步。大部分养老院的收费分床位费、护理费、伙食费三项。就目前调查的情况看,上海、北京、广州地区大部分养老院每月的床位费在1000至2000元左右,多人居住、双人居住、单人居住房的价格依次升高,个别高级养老机构收费更高。而护理费则按等级收取,三级护理至一级护理的价格一般从300至600元不等。需要特级护理的老人,价格标准可与院方面议。一些养老院表示,老人所需的护理标准主要由院方考察后决定,家人也可以对此提出意见。另外,在刚入院时,入住者还需要一次性支付入院保证金、医疗保证金以及生活用品代办费。
相对来说,同一等级的养老机构若设立在较偏远的地区,或具备一定的公立背景,收费标准会比较低,而市区中心地带的养老院、完全私立的养老院则成本较高。
签订入住协议书是老人入院前的最后一步,我们提醒大家仔细阅读相关的责任义务条款,避免入院后的纠纷。
新潮之选——“候鸟式”养老
《理财周刊》:安家度假 两地悠悠
提要:“冬季南飞、夏季北飞”。如今,不少富裕起来的退休族选择了新潮的“候鸟式”养老方式。新的地点,新的风景,新的人文,老人们在度假过程中,乐享金色年华的浪漫与舒适。
2007年,刚退休的吴阿姨在和同事去海南旅游的时候,看中了当地的气候环境,决定在那里置业养老。后来,经过与先生的一番实地考察,她买下了一套90平方米的两室户,当时房价共36万元左右。让她没想到的是, 2009年交房时,同类房屋的售价已经翻了一倍,一年多的时间里吴女士一下“赚”了36万元。虽然只是账面上的收益,但也令她颇为得意。
“我打算以后每年冬天的时候去海南住上几个月,开春再回上海。”吴女士说,海南的自然环境、空气质量等更适宜老年人居住。“而且,海南的生活成本毕竟要比上海低不少呀。阿拉孙子放暑假的时候,我也可以带他到我海南的房子住上一阵子的,小孩子么最喜欢大海了。”一年多过去了,她现在已经很享受做个“海岛候鸟”的感觉。
与吴女士“冬季南飞、夏季北飞”的养老方式相近的是,彭女士做“候鸟”跨越了太平洋。
彭女士的儿子、儿媳已经定居在澳大利亚,拥有收入不错的工作,有栋足够老两口居住的房屋。他们邀请彭女士夫妇俩搬到澳洲一同居住,两个老人不时也去那里住上几个月。
“还孩子们住在一起还像在上海家里一样,可惜不像上海那么热闹,每家都是独立的院子,邻居也隔得好远,大家都自顾自的。”顾女士对这种清静的生活还是有些不适应,“我们只能在自家院子里种种花打发时间。”
“候鸟”生活也精彩
“候鸟式生活”,这种年轻人也没想过要尝试的生活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实践着。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在每年夏季,我国南方一些城市的高温经常逼近40℃,而一些东北地区的城市则相对凉爽宜人。相对的,北方1月份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而此时南方的广西、福建南部、海南等地气温均在10℃以上甚至更高,是老年人避寒的好去处。
“冬季南飞、夏季北飞”便成了不少富裕起来的退休族的新时尚。其中,由于寒冬对老年人健康的损害更大,因此选择在冬天南下避寒的老人尤其多。
而且,有趣的是,“候鸟老人”还已经逐渐发展形成了三大类型,每种类型的候鸟模式和消费支出水平都不一样。
第一种是“探亲型候鸟”。这些老人在外地有亲属或朋友,他们之间定期互相到对方的城市生活一段时间。
第二种是“度假型候鸟“。这些老年人会选择某一理想的城市居住一段时间,一般是住当地的酒店、老年公寓、养老院或者当地的农家乐,享受轻松、廉价的异地生活,在回家之前一般很少再去别的地方旅游消费,因此花费相对较少。
第三种是“安家型候鸟”。他们一般在异地居住的时间在3~6个月以上,基本上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甚至每隔一年才在家乡和异地之间作一些调换。但由于居住时间长,对当地的依赖度较高,因此一般都会在当地购买住宅,这就对老年人的经济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有哪些优劣势
作为一种颇有几分“时尚味道”的养老路径,“候鸟型”异地养老模式有着它独特、鲜明的特色。
从舒适度上看,异地养老相当“诱人”。夏可避暑,冬可取暖,首先从气候条件上,就令老人身体倍感舒适了。而且,还有迷人的风景可看,或是老朋友的热情款待,真是令人向往之。如果是去当地酒店、老年公寓或农家乐住上一阵子,也有相应的照料人员,舒适度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从便利性上看,去亲戚朋友家度假虽然要打搅别人的生活,但如果关系较好,也还是比较方便的。
而目前像旅游地产比较发达的海南等地已经出现了专门的老年公寓,专门用来接待冬天从北方飞来过冬的老年人。在这样的老年公寓里生活,老人既得到了专业的照料,花费也要比旅游或自己外出租房便宜。更不需要一次性支出高额购房成本,也节约了房屋空置期间的保养维护费用。更重要的是,群居生活可以排遣老人心中的寂寞,在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这样老年人也开心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也放心了。
如果是自己已经在异地购置了房产的,那么就更加方便了。自己的窝,随便自己怎么住都开心。
从经济因素看,如果是去“投奔”亲友,由于此种方式产生的住宿费和餐饮费可以大幅减少,主要就是旅途所需的交通费用和给亲友准备的礼物,费用支出还是较少的。如果是去异地的老年公寓、养老院度假,花费也还可以。如果是住较好的酒店,由于比较容易遇上旅游旺季(如春节前后的海南地区),则开销会比较大,除了来回机票比较贵,酒店住宿费和就餐费用也会比较高。
如果是自己在异地购置房产养老,主要是购房、装修费用,交通费用占比就显得比较少了。
需要特别注意哪几点
那么,具体什么样的人群适合选择异地养老路径呢?
正如前文彭女士所说的,绝大多数人是因为无法适应另一种生活环境。因此,个人的适应能力是能否选择异地养老的关键。
这里所说的适应不单单是对全新的居住环境的适应,比如从繁华的城市搬到幽静的小镇后,是否可以从喧嚣的氛围中走出,适应宁静的环境,又或是从农村搬到城市中居住,能否接受那份特别的速度与高度,更是对新环境下“人”的适应。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南北两地的人在性情上就有着不小的差异,更何况黄种人与白种人、黑种人之间了。特别在一些生活的态度、理念、原则方面,不同地域的人之间可能存在不小的“代沟”,这往往是人与人之间难以亲近的根本原因。
也正因为这样,能够适应长期“驻扎”异地的往往是在他乡有朋友、亲戚或是曾经在那里生活过的退休族,这些有利条件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而如果你只是凭借对他乡的向往之情,从来没有切身体验过,那么,“独闯”式的异地养老很可能给你带来不小的麻烦,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其次,异地养老所不得不考虑到就是健康状况了。我们都知道,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无法异地生效,比如在上海工作、缴费的退休族只有在上海看病、就医时能够享受医保政策,而去了外地,在外地发生的医疗费用很可能需要自费承担了。这对于经常需要就医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除非他们愿意放弃社会医保的权利,否则也就难以离开医保所在地了。
当然,这一限制对经济条件宽裕、或是身体状况不错的退休族来说倒也不成问题,只是在考虑异地养老前,这一要素不能被忽略而已。
另外,经济水平也是异地养老决策前需要慎重度量的。选择异地养老势必需要考虑住房、交通、当地消费水平等问题,假如你很想去美国养老,首先要做的当然是在那里置房或租房、买车等,如果所有家庭净资产总和比较少,那么考虑到当地的消费水平和退休后的收入情况等,这样的“海外养老”想法就有些不切实际了。
总而言之,要把“候鸟式”养老过得舒适,首先要省心,即不为到哪里住、怎么住、成本高低、生活方式等烦恼,最为理想的当然是各个居住地都有亲人照顾,而如果来回 “搬家”换来的是个坏心情,或者事先规划非常烦琐,那我们并不建议退休族选择。
其次是要省力,即“搬家”不要太费力,最好每个住处都有一套完善的生活设施,只要带几件随身物品、替换衣物即可上路,所谓“最好能拎包入住”,否则,相信很少有老年朋友经得起来回折腾。
另外,“候鸟式”养老需要退休族有健康的身体,切莫因为追求“时尚生活方式”,而让自己的健康亮起红灯。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选择度假型养老的老年人在出行前有必要做好保险准备,特别在境外出行前,必须投保附带境外救援保障的保险产品。
异地置业养老成本举例(山东乳山银滩老年海景公馆)
售价:
高层电梯星级精装房:起价3980元/平方,均价4800元/平方(含家具,电视,及床上用品)
多层精装均价:起价3200元/平方,均价3590元/平方
租用价格:选择1:1500元/人/月(含餐费,住宿费用和服务费用)
选择2:一室:1200元 /月(餐费自理或自己做饭,)
一室一厅1500元/月(餐费自理或自己做饭)
二室一厅2000元/月(餐费自理或自己做饭)
三室两厅3000元/月(餐费自理或自己做饭)
可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有:(1)营养配餐服务:根据健康状况营养配餐提示或餐厅就餐及送餐服务。 (2)清洁服:每周房间清洁,换洗被罩床单等。 (3)医疗保健:每年一次检查,日常量血压,吃药就诊提醒。 (4)休闲:小型电影放映,书画,电脑,球类,棋牌等
高端之选——产权式老年社区
服务专业 门槛较高
提要:注重在养老理念、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并试图地把高端餐饮、娱乐、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引入传统养老业,形成“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的双重服务模式,在国内,高端的产权式老年社区已经出现,但是还不多。
“当初儿子从德国读完博士回来到无锡创业。他工作忙,更不可能有时间照顾我们两个老的,但又不放心我们住在自己的家里。最后还是觉得这里的老年社区比较专业,就给我们交了会费,让我们住进来。”
在上海浦东“亲和源”老年社区,记者见到了今年74岁的奚老伯和老伴。他们住在这个老年社区的3号楼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了。
“虽然我们那时候很心疼入会费,一次性要交50万元呢。儿子刚创业,因为是工程类的公司,其实很需要创业资金,当时他都把德国的联体别墅给抵押贷款了,但为了让我们两个老的住得好一点,还是咬咬牙给我们交了钱。现在,他每个月从无锡回来看我们一趟,工作实在太忙了,平常只能打电话联系联系。”
和一般的养老院有所不同,这里所有入住的老人都是以户为单位,拥有一个自己的家,有自己专属的私密空间。与此同时,每个老人还配有一个管家,每间房间都装有应急按钮,只要打电话通知管家,就能在第一时间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另外,管家每周能帮助清理房间,每月清洗被褥,还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身体检查。
记者还看到,遍布整个社区的风雨回廊,让老年人闲庭信步的园中小路全部都加了遮风挡雨的屋檐。住宅楼内,所有的设施都为无障碍:防止老人滑倒的扶手环绕四壁,延伸到楼内的每个角落;轮椅可以自由出入。卧室和浴室两处意外高发地有红外线感应装置,既保证了老人的隐私,又便于值班人员监控老人的安全。
提供专业的“家”
奚老伯他们住的是上海浦东的亲和源老年社区,被称为全国首创的老年产权式公寓。
在天津南开区,也有这样一个社区,长庚•老年公寓。它拥有独立产权、专业的配套医疗服务,在这里老人的晚年生活变得舒适、贴心。它在天津市率先打出了“产权式服务公寓”的旗号,该老年公寓坐落于川府新村•晴川家园大型居住社区内,绿化率达到60%,集独立型、服务型、护理型于一身,在老年人日后的生活中提供专业周到的餐饮、医疗和家政服务。
这类高端老年社区被称为“养老天堂”,因为在这里,老人可以享受居家生活,也能获得专业的养老服务。24小时管家协助服务,专属医院、豪华健身会所、冬夏养老旅行……
这类新兴的高端养老模式,更强调“家”的概念。
根据研究,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家”的依赖和归属感会愈发强烈,心情也随之受到影响。
一位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是我们的心愿,这样就不会有在养老院中的不安,托老所的不适,老年公寓挺好的。”
“产权式老年公寓”顾名思义即为拥有房屋独立产权,并在房屋所在社区内提供专业养老服务的公寓。
“产权式”主要是指房屋所有者对该房屋拥有独立的产权,无论居住和投资均具备保值和升值的潜力,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在各方面非常灵活。而对于看中老年养老服务的自助型客户来讲,在日后的使用中减少了大量的养老租房费用。
与传统养老机构相比,产权老年公寓管理追求硬件设施的优质,更注重在养老理念、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试图地把高端餐饮、娱乐、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引入传统养老业,形成“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的双重服务模式。
准入门槛较高
但是,这类高端老年社区在市场的接受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烈。
虽然这种类型的养老方式,在舒适性、便利性、安全度等方面,都已经相当完善,但准入门槛较高,限制了大部分老人的选择可能。
在上海亲和源,进入这个老年社区之前,需要根据房型和年数交付数十万元不等的“入会费”,然后获得一张类似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卡,取得该老年公寓的使用权。这张昂贵的会员卡没有使用期限,可以自行转让和继承。
但是此外,根据房间的大小,每年入住老人还要交2万~5万元的年费,该笔年费主要用于支付房屋租赁使用和生活照料费用,不包括老人餐费和医疗费用。
“有50万元,我自己也可以养活自己了。”一部分老人觉得这种方式不划算。家住浦东新区的退休公务员陶阿姨告诉记者:“我自己现在有一套公房,手上也还有点积蓄,如果要花50万元入住没有产权的老年公寓,我宁可自己用这50万元再去买一套小房子用作出租投资。否则,我住到这个老年公寓去,每个月至少还要交2000元会费,等于把我每月一半以上的退休金交进去了,不划算啊。如果手上没积蓄的,要我把自己的房子卖了住到那边去,总觉得不安全。”
还有更多的老人则对入会费和年费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企业退休职工,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只有2000元不到,交年费都还嫌不够,更不用说一次性付50万元的入会费了。
还有个别市民认为,花50万元买下来的只是个使用权,不是产权房,今后转让继承可能会有风险。
从去年开始,上海亲和源由于入住老人人数不理想,已经放弃了只卖使用权不卖产权的初衷,单独开出其中一幢楼用于有产权的房屋出售(但售房合同中明确规定入住对象限制为已退休人员)。由于周康板块在2009年房价上涨了不少,因此卖产权的那幢楼,受欢迎程度反而比单纯的老年公寓(使用权房)更高一些。
而天津的一家产权式老年公寓,虽然是有产权的,但其售价也要达到12500元/平方米,相对附近地区的商业楼盘单价而言,也没有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