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机构如何参与养老事业
作者: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长 向东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日期:2013-11-0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中国红十字会按照“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要求,积极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努力探索公益机构参与养老事业的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老龄服务事业亟待大力发展
我国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国际组织的标准,自1999年我国老年人口超过总人口10%,正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以每年 3.28%的速度增长,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甚至达到70%。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政府通过民政部门建立的敬老院、托老所,部分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一些贫困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高收入家庭的老人则可选择入住经营性高档老年公寓。但城市大部分收入相对较低的老人,却面临着养老无着的困境,养老服务供求失衡问题日益凸显。
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环境友好、健康可持续等特点,涉及看护护理、医疗康复、金融、旅游、文化等多个行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使其发展前景可观。据预测,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超过 4500亿元。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老年人产业规模为8万亿元和22万亿元,老年消费在总消费中占比达6%和8%。然而,养老服务经验和资质不足,是现阶段养老产业发展中非常突出的问题。同时,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机构不规范,服务质量低,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
养老产业应遵循政事分开原则。养老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生活服务需要,需要解决老年人最基本的养和医的问题,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这都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员的投入,社会组织在其中大有可为。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认为,养老服务的发展,急需政事分开、政社分离,应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吸引全社会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养老服务建设中来。通过政事分离,政府和主管部门科学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和创造性。
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符合国家政策支持方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要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政府负有重要责任,但也不可大包大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从政策导向上看,国家将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红十字会在老龄服务事业上的探索与实践
成立事业发展中心。2011年中国红十字会事业发展中心成立。该中心坚持公益性原则,不断创新机制,探索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运作模式,致力于养老、教育、文化、救助等公益事业。新机构成立后,将老龄工作作为事业中心的核心任务,充实人员,加强力量,成立专业团队,还邀请专家授课,对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目前,已经兴办了“曜阳托老所”和“曜阳国际老年公寓”等机构,以满足不同层面的老年人需求。同时,力求在实践中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探索一条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新兴公益发展路子,初步实现了传统的公益资金捐进捐出向公益资金保值增值的模式创新,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不断积累更多公益社会资金,为长期开展公益活动提供载体。
建设多层次养老公寓。事业中心制定《曜阳养老事业发展纲要》,明确发展目标、合作模式和运营办法。兴办的“曜阳托老所”,面向低收入家庭,着力解决居家养老办不到,但又无条件到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养老问题。以社区为依托,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和子女无力照看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目前,借助政府购买服务、有关部门帮扶、爱心企业捐赠、志愿团队服务等各种社会力量,事业中心已在山东济南、莱芜、福建福州等地筹建试点。已经兴办的“曜阳国际老年公寓”则定位于夹层老年群体。“扬州曜阳”、“北京曜阳”、“富春江曜阳”三所老年公寓已正式运营,受到入住老年人欢迎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也为红十字会长期开展尊老敬老助老公益活动提供了平台。
制定养老服务标准。养老服务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限制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的健康发展。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利霞在调研中发现,现有养老机构由民政系统或民间资金建设,多以“养老”为主,缺乏疾病防治能力。事业中心组织专业团队力量,总结实践经验,研究制定“建设、服务、管理”三项标准。力求使老年公寓、托老所人性化,从外观设计到内部结构、设施配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力求突出人文关怀和医疗保健特点,对入住老人的各项服务细致入微;力求内部管理流程和方法明晰,使管理团队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积极建立与企业长效合作办公益事业的机制。建设老年公寓需大量资金投入,调动社会各界支持是确保老龄服务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扬州曜阳”利用社会各界定向捐赠资金和设备建设运行。其他两所老年公寓则尝试与爱心企业合作,由企业全部出资。北京曜阳和富春江曜阳一期工程分别与国企北京城建集团和江苏民企合作建设。企业在投资建设成老年公寓后,又进一步将运营盈利部分再捐给养老事业。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从发达国家公益领域经验看,公益机构与企业合作是基本模式,也是中国公益事业未来发展方向。北欧丹麦,瑞典等国红十字会筹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长期合作的企业捐款,捐特定产品、智力成果和劳动服务,建立起与企业合作的有利于公益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从事老龄服务事业的几点体会
坚持公益性原则。坚持公益性服务是红十字会养老服务开展的核心原则。“曜阳国际老年公寓”划出公寓内住房一定比例,提供给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伤残军人、见义勇为人士等老年朋友,通过发放补贴等方式对特殊困难家庭老人进行帮扶。同时,也向社会开放部分医疗、保健、文体设施,惠及更多老年人。
探索两条腿走路的运行方式。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才能确保公益机构和爱心企业的互利双赢。国内民营养老机构普遍存在重硬(建设)轻软(服务)的倾向。养老机构入住率较低,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企业投资养老事业积极性不足。因此,“曜阳国际老年公寓”项目,在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同时,引入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将部分公寓和文化娱乐设施对外开放,参照市场价格收费。而对于“北京曜阳”项目,则根据双方协议,红基会拥有20%的权益,用于公益性养老;其余80%权益属企业,面向社会按市场经济规律开发经营。
坚持规范化、精细化、产业化发展道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设施,是我国应对快速老龄化的战略选择。而优质养老服务业的大发展需要走规范化、精细化和产业化道路。需要在规划和审批养老机构时,宜考虑养老机构所在地医疗条件,统筹解决。整合医疗资源,使养老机构与附近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行成定点服务关系,并加强养老机构医务室建设。“曜阳养老”的每个老年公寓都与知名医疗机构(武警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建有医院或康复中心,使入住老人能有病及时治疗、享有优质的医疗和养生服务。同时,邀请专家讲授四季养生之道,组织会员学习养生操、聆听养生音乐,提供养生餐、养生茶和养生药浴等项目,养老养生兼顾。
组建专业团队,探索产业化养老模式。为提高运行效率,事业中心组建了懿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市场化运作,代行事业发展中心执行养老项目的筹资、投资和运行管理,为曜阳养老失业产业化铺路搭桥。按《曜阳养老事业发展纲要》的规划目标,除已建成的“北京曜阳”、“扬州曜阳”、“富春江曜阳”三所老年公寓外,还将在福州、三亚、五指山、银川等地建设一批养老项目,统一管理,连锁经营。另外,在北京、南京、厦门、成都、苏州、德阳等地成功举行了多次募集善款的大型公益文化活动,营造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老龄服务事业中,为最需要帮助的老年群体做好事、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