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服务型社会组织如何成长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13-10-21
简政放权,是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中心词。“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政府职能的转变,让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大多数社会组织要么高度依赖行政资源,成为“二政府”,要么还停留在松散、粗放的小团体阶段,并不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
如何让现有社会组织尽快发展成熟?政府在培育社会组织时又该怎样“为与不为”?现代社会组织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该注意哪些问题?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聚焦现代社会组织”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编者
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并提出了5条具体指导意见。
然而,政府拿出购买公共服务的资金容易,现有的社会组织有没有实力承接却是个问题。虽然近年来中国社会组织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多,能力也有所提升,但现实告诉我们,想要成为足够提供公共服务的现代社会组织,还有不小的差距。
如何让社会组织尽快成长,早日成为党和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的重要依托?近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浙江省积极开展了培育现代社会组织,尤其是服务型社会组织的探索,摸清了现代服务型社会组织的成长过程和发展模式。
在社区与社会组织之间搭建平台
“社会组织不应该仅仅有慈善协会、行业协会,或者是有政府支持的‘二政府’,还应该有数目众多的社区操作型、实务型等服务型社会组织,他们才是社会组织发展的根基。”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府山街道“幸福驿站”站长翁毅说。
在她的“驿站”里,设有爱心联盟——幸福使者工作室、圆梦工作室、欢乐谷、心灵导航工作室、幸福家庭教育工作室、家政工作室、公益互助沙龙、园艺坊等11个公益服务品牌工作室,采取有选择性的长期入驻和轮流驻班相结合的机制,将公益型社会组织与社区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社会、社区、社团、社工“四社联动”的综合效应。
浙江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采取简化注册登记手续、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实行公开评估等举措,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成立社区社会组织不再像以往一样需要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意,可直接到民政部门申请。对于那些资金、办公场地等达不到登记要求的社区“草根”组织,还可以通过“备案”的方式得到承认。
来自浙江省民政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浙江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总数超过了10万个,其中通过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总数为3.37万个,各地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达到7万余个。在宁波,平均每个社区有多达17个社会组织,覆盖了公益慈善、社会救助、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其中90%都为社会自发成立的组织,而不是政府推动成立的组织。
“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的主要是行政管理工作,缺乏与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一些特殊人群的工作也难以展开。”翁毅表示,社会组织正好能够弥补社区工作人员的不足,以其专业的服务质量、创新的服务方式赢得社区居民的信任,“这也恰恰呼应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要求,一方面要符合政府规定的硬标准,另一方面也要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社区社会组织在这方面显然更具竞争力。”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育社会组织,以社会力量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以社会组织成长助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这种以“社区”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综合改革,开创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社区社会组织在促进社区自治、融洽社会关系、提升社区服务等方面发挥出了独特魅力。
目前,在浙江省大部分地方都设立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引导各类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公益服务和社会管理。社区社会组织也正在发挥着作用,满足着居民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
让服务型社会组织像企业一样孵化
孵化器,是培育中小企业的成功模式。而在浙江,这一模式也被运用到了社会组织的培育之中。
2012年,宁波市鄞州区成立了青年志愿服务及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截至目前,共有16家公益性社会组织在这里接受孵化,鄞州健康服务指导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中心原来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团队,2012年7月在民政局注册后,成为浙江省第一家从事健康服务产业的社会公益组织。中心负责人詹斌对入驻孵化中心一年来的变化感受很深:“原来,我们只是为社区老人提供陪护、体检等志愿服务。现在,我们正在全区试点‘长青藤’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在社区建立健康服务站,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保健推拿、心理干预、营养指导等一系列专业健康服务。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心长远发展的美好未来。”
缺资金、缺人才、缺场地、缺经验,甚至没有基本的规章制度,连维持运转都困难,这是许多公益组织成立之初经历的窘境。“大部分公益组织都是在志愿者团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初大家只是依靠爱心凝聚在一起,但这种松散的组织显然不足以承担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经历一个艰难的嬗变过程,才能最终破茧成蝶。”据孵化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提供场地、资金、评估、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最终目的是通过2到3年的孵化,将团队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理念、详细规划、主营业务、骨干团队的社会组织,具备提供公共服务的资质和能力,最终成为政府购买的对象。”
除了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器之外,浙江省各地都在这方面进行着有益的探索。浙江省成立了社会组织促进会,探索以社会组织带动、促进社会组织的体制机制;台州成立了全国首个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目前筹措发展基金700余万元,帮助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温州构建起覆盖全市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体系,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场地、项目和技术支持;杭州则成立了公益创投机构,投入公益资金将中标者的好点子、好创意变成可实施的公益项目。
从最初粗放式的自由生长,到依靠行政力量进行培育,再到社会专业机构孵化,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正在形成复合型多途径培养模式,众多草根型、初创期的公益组织获得了发展良机,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专业、创新和服务,才是社会组织的生命力
今年5月4日,台州市黄岩区团区委发起了一场公益活动,为雅安震区募捐了22万元善款。然而9月2日,黄岩区慈善总会公布信息称,并未收到该活动的善款,这笔钱历经4个月时间还在路上。直到9月3日16时,全部善款才被汇往雅安市慈善总会。
翻看媒体对这次公益活动的报道发现,这次活动的发起方是黄岩区团区委,而具体落实的承办方则是黄岩区青年服务中心、黄岩区青年企业家协会这两家社会组织。善款在路上辗转4个月,最终因为媒体曝光才迅速解决,这不得不说社会组织在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上还有相当的欠缺。
社会组织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在提供服务、化解矛盾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然而,缺乏现代社会组织所必备的专业性、创新性和服务性,又是大多数社会组织的现状。构建现代社会服务体系要求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协调,政府出资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也对社会组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从草根、松散的现状迅速成长为专业的现代社会组织,这是摆在政府与社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012年底,嘉兴市成立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目的就是“让社会组织做得更专业”。为此,中心聘请专业团队担任技术指导,并让入驻组织以申报公益项目的形式争取公益资源,实现加速成长。借鉴企业经营经验、项目化的管理以及面向社会的理念,一批公益组织纷纷树起了形象、打响了品牌。
为社会组织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日益充足的发展空间,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接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这是改革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的目标。在政府支持、市场选择和公众“投票”中,社会组织只有积极争取并且承担一部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成为政府和市场之后的第三方力量,才是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