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差异养老带来的困惑与思考
来源: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3-09-10
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群体在整个社会群体中占据比例的日益加大,养老已逐步成为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议论的一个共同话题。由于社会历史、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差异等原因,我国社会养老(老龄)事业在基础弱、起步晚、规模大、层次杂 (多)中逐步发展起来,同时也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发展中产生了诸多的差异。中国社会的养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养老模式,不管是在计划时代的“单位(部门)养老”,也还是在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至今的“社会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传统式的“家庭养老”,都是最复杂、最让人困惑且最具“地方特色”的养老模式。
一、在制定、执行各级养老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上最为复杂。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追求幸福指数的提高,也促使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步入了多元化的发展渠道。目前根据退休途径的不同(如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国家退休人员主要分为干部离退休、普通人员退休两大块,也统称为离退休人员。对在不同时期(如革命战争期间、抗日战争期间、解放战争期间;抗战前、抗战后;解放 前、解放后等)、不同地域(如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沿海特区与内地等)、不同群体(如行政、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因为政治、生活待遇的不同,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不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来保障落实。虽然国家已出台了不少的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但在具体的操作或执行中,不同 地区(部门或单位)又针对离退休人员具体待遇的迥异又制定了不同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来保障落实,这就形成了同工种在相同的工作时间、职(级)别档次待遇的离退休人员在不同的地方(部门、单位或岗位)享受到的各项待遇又有所不同。因此,我国落实离退休制度几十年,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门到单位、从干部到职工(或普通群众)、从离休人员到退休人员等,各级党委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部门、单位或岗位)、不同对象的离退休人员群体而制定的各项具体养老 规定之繁多,就是对长期从事养老服务管理工作的业务人员要逐一解读理解清楚,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二、不同时期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差异带来的困 惑。一是离退休人员在认定方式、制度和规定上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待遇差异。目前国家供养的离退休人员,历经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或阅历背景,既有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等不同时期、不同战线退下来的老前辈,又有在不同政治背景、社会团(集)体等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因其工作地域(环境)、部门(单位)、工作性质(范围)、社会阅历、家庭成份、城乡户口等差异,形成了不同待遇的离退休人员群体;二是离退休人员在离退休年龄、工作岗位时间、职(级)别等不同所形成的政治、生活待遇上的差异;三是离退休人员亲属认定及各项待遇的差异,如原配、丧偶再婚,再婚年龄差距、再婚时间长短等如何与直系亲属所享受待遇相匹配等问题的差异。
三、不同群体离退休养老待遇差异带来的困惑。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全民老有所养已成为社会共识,但不同群体人员的离退休(职)养老保障差距还是较大的。如:有单位的,按行政、企(事)业单位,在保障措施上有全额拔款、差额拔款和自收自支等方式,按不同职级、档次、工作年限等享受不同的养老待遇;无单位的,区分城乡、地域差异,按不同的缴费方式、年限和档次高低 享受不同的养老保障待遇;对既无单位的,又无工作能力和生活来源的贫(特)困且无任何其它保障的特殊人员群体,国家则将其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并享受相关机构的救助保障(或扶持)。
四、新时期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与当前社会多元化养老保障机制体制繁杂、服务管理保障能力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等之间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模的扩大,市场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项保障措施、机制体制的逐步完善,地域、城乡差别的日益缩小,人们幸福指数的增长,国民人均寿命的增高,近年来我国老龄化事业已步入了快车道,社会保障压力逐年加大。随着80、90后一大批独生子女步入社会,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城乡养老保障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呈现出过渡性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新时期下如何摒弃不适时宜、陈旧、繁杂、落后的养老保障模式和机制体制,推动新型养老保障模式的建立且顺应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顺应城乡、社会规模化发展要求,化解目前社会多元化养老保障需求与现行养老机制体制繁杂、服务保障能力薄弱、基础设施措施落后等之间的矛盾,创新养老保障模式并与社会各项保障协调、同步发展,与时俱进、适时地更新配套的社会养老服务管理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基础设施、长期发展乃至将来规划,等等。
创新机制体制建设,拓展养老服务管理保障模式,破解差异养老之困惑,任重而道远,既需要当前各级政府(部门)领导重视、组织关心,相关涉老、养老机构、单位等从业人员的努力工作,更需 要社会各界团体(机构)、人士的共同关注和大力支持,形成人人关注养老事业,处处培养和谐养老氛围,共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美好家园。
来源:徐红毛 中共赣州市委老干部局宣传综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