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产业调研 --> 阅读

培育老龄产业 打造服务体系

 来源:山西日报 发布日期:2015-11-25


  目前,我省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传统的家庭养老,以养老院、老年公寓为主的机构养老,以托老所、老人日间照料站和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

我省居家养老依然存在服务项目单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法满足老人要求、老人对市场服务的低偿性与市场的盈利性存在很大差距、社区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仍然较低等问题。

培育老龄产业和打造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在转变政府职能、扩大政府资金支持方式、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养老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提高老龄人口的服务购买力、发展养老护理教育产业等方面下功夫。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我国养老政策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从“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机构为支撑”到“十三五”规划中的“机构为补充”,折射出“十三五”乃至更长的未来时期我国养老政策的新思路,即“机构养老”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对某些特殊老人群体起到托底作用,而“居家养老”则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我省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伴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我省现有老年人503.35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8%,正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我省60岁以上人口将于2020年突破600万,2032年突破900万,2046年突破1000万。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比例也将持续攀升,2025年超过25%,2047年超过30%的重度老龄化警戒线。

目前,我省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传统的家庭养老,以养老院、老年公寓为主的机构养老,以托老所、老人日间照料站和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截至2011年,我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075所,设床位57965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13.7张,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的消费需求;而由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原因,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也变得举步维艰。以社区为单位的居家养老变成了大部分老年人的首选,同时居家养老较之机构养老具有投资少、服务广、收益大的特点,既能减轻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压力,又能满足老人对熟悉环境的情感需求,因此居家养老应成为我省优先发展的老龄产业。社区居家养老产业是以社区为单位向社区里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产业,如:社区照料、医疗康复、健康饮食、继续教育、精神慰藉以及临终关怀等各类服务。目前,我省社区居家养老产业主要是政府主导,民营企业是辅助性角色。2008年,我省开始启动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相关政策体系日渐完善。2011年1月,太原市政府公布《关于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向全省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2014年6月,省政府下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对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作出具体指导;2015年10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二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日趋丰富。从全省各地的发展情况看,居家养老的服务市场正在逐步兴起,促进了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截至2014年,太原市居家养老试点由100个社区扩大到215个,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115个。三是居家养老的信息化服务建设日渐完善。目前,全省各地已建立多家互联网或手机服务平台,如向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手机,以方便的按键获取相应服务或拨打服务热线。

虽然我省居家养老服务在政策保障、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由于目前空巢老人与独居的比例不断增加,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人数多、需求量大的特点,但目前我省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仍然单一,许多社区开展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老人搞文体娱乐活动,这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大量的全方位的养老服务需求。二、老年人的一些基本需求仍不能得到满足,由于条件差、服务项目少,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效果仍持怀疑态度。三、目前我省许多老人无法承受专业化的收费服务,而政府财政也只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高龄空巢老人以及经济困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实行购买或补贴,所以老人对市场服务的低偿性与市场的盈利性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四、社区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仍然较低,不能真正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养老服务。

培育老龄产业和打造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路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规划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十三五”时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确立了创新发展的理念。这也是我省养老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和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培育老龄产业和打造养老服务体系还需不断创新。

转变政府职能。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应作为养老服务的主导者而不是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在西方养老制度发达国家,养老服务大部分由社会组织和个人承担,我们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把握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发展方向,但应减少对居家养老具体服务运作的干预,尝试养老服务在政府领导下的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

扩大政府资金支持方式。养老服务行业是微利服务,政府职能仍然是最后的依托。政府的资金支持除了直接的拨款以外,应加大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以保证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拥有提供服务所需的必要的场所;政府可以以搭建的这些基础设施为平台,通过委托、承包等方式交由社区、企业或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承办,采取市场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护理等居家养老服务;推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即政府财政向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直接拨款或公开招标为特定服务对象购买社会服务。

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社会服务,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办老年服务实体,同时对这些服务实体依法在政策、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不同的支持,为投资者的服务价格提供指导,既要避免这些机构借养老之名牟取暴利,又要避免投资不足、服务质量太差的趋势,形成一种投资多元化、多种实体体制并存的发展空间,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不断创新养老服务的方式和手段。要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深入和细致的调查,根据老年人不同利益诉求和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创新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位需求的养老服务新项目。如,政府可扶持民营机构建立养老服务连锁机构,通过养老服务连锁机构组织启动服务采购和服务派送行动,送养老服务进入家庭和社区,同时在服务内容方面应实行“菜单式”的服务,老年人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包括医疗护理服务、个人照料服务、家政服务、娱乐服务、出行服务以及精神慰藉等各种服务,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提高老龄人口的服务购买力,支持老龄产业发展。有计划地培育一些金融类养老资产,如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让老人有支付能力,消费无后顾之忧;建立个人养老基金,委托具有资质的金融从业人员管理,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老年房产规划,如房产置换增值、房屋出租、老年房产抵押等。这些商业性金融产品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共同打造并运用法律手段加以保护,这些金融资产是改善老年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

发展养老护理教育产业,培养更多合格服务人员。我省目前拥有正式的养老护理职业证书的人员还不足3成,显示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缺口较大。为此,相关教育产业应设立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培养更多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对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如对在社区服务的下岗失业者或农民工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从而更有利于保证其就业机会。


  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董晓英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举办银发经济主题座谈…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探索老龄服务创新模式,推动银发经济高…
 【获奖名单公布】2024年度首届居家适…
 “魅力科技·品质银铃·幸福中国” 20…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