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精神推动养老服务蓬勃发展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民政局养老服务工作经验介绍
发布日期:2024-05-21
大东区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20.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8%,养老机构37家,总面积7.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4716张,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7处,老年人助餐点56处,全区126个社区全部建有社区养老服务站,设置小区养老服务点109处。大东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贯彻《“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落实关于“品质养老”民生工程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完整社区建设,按照“一刻钟”养老服务半径,提升养老机构照护能力、建强街道“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站覆盖率、打通小区养老服务最后一米,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加资源有效衔接的服务模式,分层分类建设具有大东特色的“区、街道、社区(村)、小区”梯度性四级养老服务体系。
(一)党建引领聚焦机构养老,“五心工程”惠民生
以实施公办养老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为抓手,分层分类有序发展机构养老服务,不断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升级。实施星级养老机构培育工程,对照国家标准对养老机构进行培育指导,在硬件设施、照护水平、服务标准、安全规范等方面对标达标,全区培育星级养老机构20家,星级养老机构占比达55%。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提升工程,推出安全安心、适老舒心、服务暖心、康养怡心、文化悦心的“五心”服务,作为区级公办失能、失智老年人专业照护机构,大东区社会福利院不断增强服务供给,拓宽养老服务覆盖面,聚力打造“养老在大东、品质在大东、幸福在大东”服务品牌。现有政府供养人员46名,其中特困人员21人,兜底保障人员25人。特困人员的供养费由市、区两级配比拨付。兜底保障人员是大东区“民生十条”惠民政策拓面纳入的困难群体,供养费由区财政全部承担。大东区社会福利院通过推动护理型床位达标、服务安全质量安全达标的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及照护服务提质升级,在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基础上,面向社会开放床位,收住社会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形成“政府兜底保障+社会化运营”的大东特色服务模式。
(二)以人为本深化“嵌入式”养老,“五点五包”促发展
以开展老年人助餐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布局“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居家养老服务阵地不断升级,大东区培育25个“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以政府主导、社区搭台、企业运营的三方主体责任分工机制,实现基层养老工作从碎片化政策到整体性治理。全区10个街道126个社区全部与综合体签订服务协议,实现“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服务全覆盖。制定出台《大东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培育导则》,积极发挥“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的服务保障作用,兼具普惠性和公益性,在市定的15项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将服务提标、扩面、分层分类至15层、4类、30项,依托“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资源,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养老服务。大东特色“养老助餐”蓬勃发展,深入实施沈阳市“舌尖上的幸福”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建设并运营老年人助餐点56个,科学合理布局选址,其中社区助餐食堂9个,社区助餐站35个,养老机构开放助餐服务12个,助餐点服务总面积达五千余平方米。建立“五点、五包普惠服务”多元筹资机制,即“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通过“五个政策包”即配建房产包、行政审批包、电力优惠包、补贴支持包、优质保供包助力老年人助餐点规范化、持续化发展。政府购买扩大普惠服务,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扩面行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全面推开。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制度建设,强调服务规范化、细节化管理,开展服务技能专业培训,着力提升服务人员业务能力,通过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降低疑点数据产生率,提高服务满意度,截至目前,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2600余名失能、半失能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理发、助浴、室内清洁、制作老年餐和起居照料等上门服务,累计服务人次超 123681余次,累计服务时长超186415小时。
(三)多方协同做优社区养老,“五个优化”强配建
以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推动服务设施、服务主体、服务项目“三进”社区,“品质养老”社区实现新突破。未雨绸缪,提早规划超额完成。区政府成立品质养老工作专班,区政府主要、主管领导对各社区(村屯)开展深入调研,多次召开研讨会、推进会,完善建设方案,科学制定培育计划。培育品质养老社区101个,培育率达80%,提前半年完成市级指标。优化顶层设计,培育模板榜样带动。将河畔社区打造为培育模板,引领和带动其他社区建设,分别打造了魁星、北苑、白塔等15个示范类社区,有效提升培育效率。提升服务,深化社区养老服务力量。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助餐、助浴、助洁等多元化、精细化的点餐式关爱服务,提高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优化设施布局,提升养老设施覆盖率,结合完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区126个社区均设立社区养老服务站。优化服务清单,提供多样化服务。大东区制定为老服务项目清单,提供46项无偿或低偿服务项目,指导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展多样化为老服务,实现每个社区都有符合辖区老年人需求、体现社区特色的养老服务项目,形成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发展格局。优化服务团队,引育专业服务主体 。引入沈阳市大东区仁爱畅晚养老照护之家、沈阳悦园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沈阳市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专业的社会力量开展运营,加强对老人生理、心理及医学护理等专业化照护。优化服务质量,聚焦落实服务需求。组织街道通过网格走访等形式对辖区老人进行调研,并同步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宣传,根据老年人需求对内部设施陈旧、养老功能不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站进行改造,升级空间功能布局及适老化服务设施,丰富文娱活动,为不同情况的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助聊、助安、助乐、助行、助购等全方位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四)夯实根基筑牢“红色堡垒”,“五个突出”强引擎
大东区以“精准精细”为抓手,突出“红色属性”,积极开展“红色物业”小区养老服务点建设行动,在全区等级物业小区建设105个红色养老服务点,用“党建红”引领“夕阳红”,打造具有大东特色的红色养老服务点党建品牌。突出“需求导向”,以多元服务供给主体的资源整合,兼顾刚性需求及柔性需求,根据老年人自身情况提供补充性服务或支持性服务,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与质量,社区与小区物业签订养老服务合作协议,开展养老服务政策宣传、提供养老服务资源等服务,“红色引领”暖民心。突出“衔接联动”,在等级物业小区推动“红色物业+养老”服务,依托物业用房、业主会所或其他物业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小区养老服务点。突出“资源共享”,在老年人公共活动场所设置养老服务专区,公示养老管家信息和养老服务资源等内容,在等级物业小区文化长廊、休息亭、居民协商议事大厅等,设置老年人服务专区,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确保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链接得到养老服务资源。突出“网格力量”,组织社区网格员、物业、家政等工作人员参加养老服务基本政策、服务技能培训,发挥点长、楼长、单元长和物业管家、社区网格员作用,就近就便为老年人提供相关养老服务或政策咨询,开展群众服务需求调查,推进物业服务融入网格管理,实现物业服务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大东区持续扩大养老服务范围,聚焦“一老一幼”,持续深化“为民、便民、安民”理念,提高服务标准,强化服务质量,将养老服务工作与大东区帮扶救助措施“民生十条”充分结合,建立区级、处级、街道、社区四级包保体系,党员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到“人”,让老年人“找得到人办的成事”,真正兜牢养老服务底线。进一步完善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群众满意、多元参与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大东区养老服务工作实现质量优、服务强、可持续,全面提升全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作者系大东区民政局礼仲佳 、副局长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