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更须叫响“老人是宝”
来源:快乐老人报 发布日期:2011-11-01
日前,山东烟台举办了一场招聘会。企业急需具有经验的技工,有些高级工程师的起薪甚至达到月薪1万元。一些高薪岗位,问的人多,真正“靠谱”的人少,反倒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技师成了企业眼中的“宝”。
古训说,“老人是宝”。在老龄化社会来临的时候,这句话以“银发人才”走俏的方式得到了另一种方式的应验。在很多城市都有专门的“老年人才招聘会”,五千月薪招聘老技工的新闻并不少见,一些企业还开出了十万年薪的价码,他们认为这些高技术的老人“转眼就能给企业创造百万财富”。青岛建立了老年人才库,征集医疗、机械制造、电子通信、土木工程等30大类105种专业的老年人才3000多人,其中女性占25%,60到80岁年龄占90%。
中国不缺人口,缺的是高素质人才,老年人群体之中卧虎藏龙。一项统计表明,离退休知识分子占我国知识分子总数的六分之一,而离退休高级知识分子更是占到了高级知识分子总数的三分之一。《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老年只是每一个人的生命期、事业和经验的自然延续,而每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潜能,在整个生命期都一直存在。”也就是说,注意力、反应速度、记忆力等“生理指标”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文化知识、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等“智慧指标”却能够长期保持峰值。
老龄社会意味着人口红利的丧失,人才匮乏比任何时候都要严重。解决的路径之一,就是要重新揣摩“老人是宝”的深刻意蕴。退休年龄是法律所设定的一条界限,本意在于保护老年人的休息权利。但是,如果老年人愿意继续参与社会发展实现“老有所为”,而社会又十分需要他们的知识与技能,似乎也没有必要生硬地拒绝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在《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 一书中指出,“老年人是一个宝贵资源,但往往被忽视”。
现在是改变这种忽视的时候了,充分尊重老人意愿是前提,既要保护好老年人休息的权利,也要保护好他们发挥余热的意愿,而且应当使他们的付出获得足够的精神和物质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