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办养老服务追上老龄化步伐
来源:羊城晚报 发布日期:2012-01-17
据1月16日《羊城晚报》报道,广东目前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080万人,到2015年还需增加20万张养老床位。省政协委员梁少贞建议由省财政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解决养老机构“一床难求”问题。
权威人士曾表示,我国在200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的10多年间,老龄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2010年底,我国总人口13.7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3.26%。不难看到,在老龄化这个大格局中,广东的分量不轻,而广东应对老龄化的实践可以也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
银发浪潮早已席卷而来,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我们似乎还没有准备好,所谓积极应对,或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以得改革风气之先的广东而言,在助推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方面,好像还停留建言献策的阶段。但这不意味着别的地方就做得更好。有一个省会城市,1996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直到去年底,才从财政拿出近1000万元补助民办养老机构,对其进行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当然,钱够不够是另一回事,做得晚些也总比没做或不做好。
解决人口数以亿计的养老问题,恐怕也像春运一样,堪称世界级难题,但唯其难,才应及早动手,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在我国数千年的传统中,统治者和普通百姓都十分重视养老问题,倘若不能尽力让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做到老有所养,社会就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风险。
自然,优先发展何种养老模式,须重视传统和国情。有人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眼下的国内现实,确实也是居家养老占主流。然而,这不意味着养老即是家庭事务和家庭责任,而自从进入独生子女时代以来,人们虽怀有居家养老的观念,却不得不面对少子化、空巢化的现实和趋势,居家养老的主流地位开始发生动摇,指望居家养老减轻政府负担恐怕也有点靠不住。因此,在尊重居家养老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养老社会化进程,造成多元化养老模式,就应是政府的战略选择和工作着力点。
由于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民办养老机构在总体发育不良中又呈现两极分化,极少数高端机构普通民众高不可攀,难以满足广泛需求,而大多数大众化机构却每使人有不敢问津之叹。事实上,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床难求”。比较而言,增加“床”容易,维持“床”的运转不容易,提高“床”的质量更不容易。一些民办养老机构,老年人不愿去或待不住,除了硬件设施不完善,还与护理人员的素质大有关系。很多护理人员未经任何培训就上岗,至多只留意老人的生活起居,谈什么精神慰藉?不给你脸色看就算不错了!如何培养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进入养老领域,同样需要政府有一个中长期规划。也许,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要活得有质量有尊严,为他们服务的人同样要活得有质量有尊严才行。
很多人已经老了,更多的人也在一天天老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慎终追远的情怀,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解决民办养老机构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是人性化政府的职责,是人性化国家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