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来源:北青网 发布日期:2012-04-09
“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医疗负担的加重,是老龄化社会必然带来的副产品,是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未雨绸缪加以应对的新课题。
7日是“世界卫生日”,“老龄化与健康”成为今年关注的主题。据卫生部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8亿,而且每年还以500万-800万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慢性疾病、老年生活质量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挑战。
关于老龄化社会的临近,还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为佐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每100个人中就有14位60岁以上老年人,中国老龄化人口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1.3亿,而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3.32亿,超过总人口的23%。有学者表示,我国31个省市当中,目前已有26个省市进入到老龄化的状态。
人口老龄化首先意味着青壮劳动力可能不够用。发展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刘易斯拐点”,指的是以一段时间为分界线,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即将结束。多年以来,数量众多的年轻人组成了“物美价廉”的劳动力队伍,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升高,青壮年劳动力的数量下降,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的消失。近年来,发端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已向全国蔓延,本为劳动力输出地的中西部省份也开始出现“用工荒”。
人口老龄化还会带来一个问题:年齿渐长,健康指数下降,患病风险增加,而且容易患上治疗成本高的大病,这不但会造成单个家庭医疗开支的增加,也将导致全社会医疗负担的加重。有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4%,却消耗了40%的医疗总资源。除此而外,老年人看病的效果未必理想,不能痊愈或者病情反复的比例不低,因病而造成伤残、失能的人数都在增加。这就意味着照顾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用工需求会不断增加,如果是儿女床前尽孝,其日常工作势必受到影响;如果是雇用护工照看,那就会造成看护式劳动力资源的紧缺。尤其是在城市中,独生子女政策执行有年,“双独”家庭数量庞大,一段时间以后,一个家庭奉养四个老人就会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四个老人中有一位患病,这个家庭的工作生活节奏就会被打乱。如果是两个老人同时生病,这个家庭将进入手忙脚乱的状态。
“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医疗负担的加重,是老龄化社会必然带来的副产品,是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未雨绸缪加以应对的新课题。首先,要摆脱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就必须抓紧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减少劳动密集、简单加工型制造业的比重,大力发展资金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实现劳动生产中的“以一当十”。这样,即使精壮劳动力的人数减少了,经济发展仍能保持澎湃的动力。
其次,着手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全社会的力量消化增长中的医疗负担。农村地区的基本模式还是“养儿防老”,老人拿不到城市职工的退休金,医保体系也处在低水平、广覆盖的阶段,今后还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农民配套缴纳,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保障力度更大。城市人口的“三险”覆盖率较高,但是社保基金的管理和保值目前仍存在一定问题,也出现过一些侵占社保基金的案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更重要的是,如果通货膨胀率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经年累月地高位盘旋,人数不断增加的退休职工所能领取的养老金和医疗费恐怕都不敷使用。因而,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和遏制通货膨胀也是必须做好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