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来袭 “银发餐桌”如何走出困境?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3-04-15
随着老龄人口增多,如何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社区居家养老被认为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大众化养老方式。当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如何让年迈的老人吃上可口的热饭热菜,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家门口 热饭菜
近年,北京、宁夏、山东、陕西等地一些社区和村镇推出便民服务新举措,办起了“老饭桌”。
“每个人都会变老,每家都有老人,每个人都需要吃饭。”平常几句话,道出了社区养老亟待解决的难题——老人吃饭。
一个周五上午,记者来到宁夏银川市正茂社区的“老饭桌”。中午吃粉汤饺子,工作人员早早包好饺子,凉粉、木耳、蒜苗、香菜等已经洗好切好备用。11:30左右,随着老人三三两两进来,工作人员开始煮饺子。
正茂社区的“老饭桌”已开办4年,是利用社区居委会老楼改建的,既是食堂也是老人日间照料室。
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粉汤饺子,82岁的高生宽边吃边说:“'老饭桌’开办以来,我就在这里吃饭,饭菜味道好,工作人员态度不错。”
记者走访银川市多个社区的“老饭桌”了解到,由于老人收入来源有限,大多非常节俭,价格高了,就没人来吃了。和正茂社区一样,多个社区的“老饭桌”多半是亏本或保本经营,而经营亏空只能通过挤占社区办公经费、社会募集、民政部门补贴等方式弥补。
一些集体经济稍好的村庄试点开办“老饭桌”。银川市灵武市郝家桥镇王家嘴社区利用村委会的房子,试点开办农村“老饭桌”已两年多。
78岁的马汉章告诉记者,以前儿子媳妇出门前给他准备点吃的,中午热一热将就着吃,现在花上三四元就能吃上热饭热菜,真不错!而且饭前饭后还能和村里的老伙计一起下下棋、聊聊天、看看电视。
小社区 大职能
据银川市老龄办工作人员刘秀芳介绍,2010年银川市出台《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鼓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办“老饭桌”,提出每开办一家“老饭桌”,政府一次性补贴500元。同时,每年每家“老饭桌”还补贴100元运营费。
然而,这些补贴对维持“老饭桌”运营是杯水车薪。社区“老饭桌”往往是开张容易运营难。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老饭桌”的经营场地为社区所有;水电煤、暖气费用由社区负担;工作人员由公益性岗位或社区工作人员承担,不稳定;米面油等靠爱心超市和民政部门解决。
王家嘴社区居委会主任朱秀娟坦言,村里的“老饭桌”之所以能运转好,是因为村集体经济较好,“老饭桌”实际上是亏本经营,仅饭菜成本费,村集体每月就得贴补几百元,两个厨师的工资由村里支付。
正茂社区党支部书记孙仙梅从事社区工作30多年,在宁夏是“明星人物”,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孙仙梅说,“老饭桌”办得好,全靠“不惜一切辛苦办好”的信念支撑。
在“正茂社区老饭桌”的墙上,记者看到一张“爱心奉献榜”:自治区党校,电冰柜1台;西夏区北区地税局,消毒柜1台;西夏区检察院,面粉300斤;银川市绿化二处,捐款3000元……
老龄化 大趋势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老饭桌”的经营状况,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如何才能让“银发餐桌”走出困境?
一些社区工作人员认为,作为公益事业,政府补贴很重要,不能光靠社区到处拉赞助。有关部门在配备公益性岗位时,可有针对性地找些有厨师经验的人,为“老饭桌”服务。
孙仙梅建议,政府加大对“老饭桌”的补贴力度,按照吃饭人头给予补贴,同时,慈善协会、社会爱心人士像建立学生资助体系一样,建立“捐助困难老人就餐”机制,让零散的爱心汇成长效地捐助。
政府购买服务也是解决老人吃饭需求的渠道之一。比如,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街道2011年起,以政府购买方式引进企业,建立4家社区“老年餐厅”、3个“流动服务送餐车”,解决了2000多名老人的就餐问题。
规范化是“老饭桌”不断成长的重要保障。
目前,众多“老饭桌”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措施正在探索中,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介入,从食品安全、人员健康等方面制定规范性措施,加强监督,保证“老饭桌”从一开始就规范运营,避免出现食品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