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视点:老年人的幸福,谁做主?
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日期:2013-06-27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在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等,在新起点、新背景下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如何让老年人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已得到社会各界和千千万万家庭的密切关注。
过半家庭“空巢”, 谁来慰藉?
“无论是母亲节还是父亲节,我都会多打几个电话给爸爸妈妈。”南康一家家具企业的刘先生是湖南人,几年前来到赣州创业,父母还在老家。刘先生说:“真羡慕那些父母在身边的人,我最大的愿望是一年能多几个七天长假,回家陪陪父母。”在我国,有刘先生这样愿望的人比比皆是。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我国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占老年人口的51%。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时下“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逢年过节,一家短暂团聚之后,“儿女一走,心就空了”便成为这些老人最真实的心声。缺少精神慰藉已成为困扰中国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之一,这其中既有想念子女的孤独感,也有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的空虚感。“近年来,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南康市公安局干部吴常春告诉笔者。而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堪忧。他们通常居住的房屋透风漏雨,院落破败不堪,院门房门形同虚设。加之年老体衰,在遇到不法侵害时,缺少应有的防御能力和抵抗能力,故而成为有些不法之徒首选的侵害目标。物质保障精神需求,孰轻孰重?家住南康芙蓉新城的刘宝财夫妇是一对年逾七旬的退休教师,女儿考取国外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定居海外,事业有成。两位老人感到自豪的同时,却掩饰不住淡淡的忧伤。他们坦言,孩子每个月都会寄来钱物,他们在物质上很满足,可最想做的却是能让孩子尝一口他们煲的汤,一起吃顿团圆饭。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给父母寄钱送物,已经成为很多人表达心意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漂泊在他乡,长年不得团聚的年轻人,更是希望通过礼物,略尽孝心。这一亲情举动本为人之常情,并无不妥,但对家庭而言,在改善“物质敬老”的同时,关键是要重视“精神敬老”,别让亲情被物质所绑架。
南康市老年大学校长罗天儒分析认为,老年人退休以后,活动圈子变小,社会参与度变小,往往就在家看电视、读报纸。如果缺少子女的精神关怀,极易孤独寂寞,很多事不能表达、不善表达、无处诉说,慢慢就会演变为心理疾病。因此,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仅要重视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更要在情感和精神方面满足他们的需要。
“银发”浪潮来袭,如何抵挡?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好听的歌声从南康市旭山公园飘来,笔者循声找去,只见30多个老年人聚在树荫下,身旁笛子、二胡、电子琴等乐器一应俱全。他们或醉心演奏,或放声高歌,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喜悦。与公园其他地方相比,这里是一道亮丽风景,引来不少市民驻足。
“在我看来,老有所乐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刚演奏完曲子的刘相和老人在交谈中说,“针对老年人存在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的社会现象,社会和家属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肯定,提供相应的平台让老人们发挥余热。对于一些有一定知识基础的老人,不妨鼓励他们坚持必要的学习。”
最美不过夕阳红。关心老年人,子女的孝敬、关心固然重要,但政府更是义不容辞。笔者认为,要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着力建设涵盖生活保障、医疗服务、精神需求、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全方位、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设施,使老年人“走出来、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只有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才能真正让老年人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