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协会动态 --> 阅读

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产生持久性影响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日期:2013-07-17


  作者: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通屏;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袁蓓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已全面超越世界水平。根据联合国的中位预测,2006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峰值为3.58亿,比2010年增加2.39亿,老年人口数和老龄化程度均比2010年提高2倍。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而中国只用了27年,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持久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短缺和结构老化   

  与人口老龄化相伴的少子化趋势,直接改变了未来劳动力供给的总量和结构。中国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有两个变化趋势。第一,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在2030年之后逐渐减少。2010年人口普查,劳动年龄人口为9.98亿。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基本上维持在10亿左右,但2045年将降到8.97亿,2050年进一步下降到8.7亿。第二,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变化巨大,15—24岁的低龄劳动人口迅速萎缩,而高龄劳动人口增加迅速。2010年人口普查,15—24岁人口为2.27亿,而45—64岁人口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由1990年的22%增加到2010年的32.68%;中国0—14岁人口仅为2.22亿,低于第四次人口普查2.6亿的规模。这种状况表明,即使在劳动力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未来年轻劳动力的供给仍将萎缩。根据联合国对中国的预测,15—24岁人口2010年达到峰值, 2015年将减少到不足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10年的16.9%下降到2015年的14.3%。而55岁以上的老年人力资源由2005年的1.02亿增加到2010年的1.34亿, 2025年达到2.05亿。高龄劳动人口的迅速增长将会导致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对劳动力供给量的不利影响可能大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变化。

  此外,人口老龄化带来专门服务于老人的劳动力增加。一部分劳动力可能是在老年产业中就业,另一部分是在家里和医院里照顾老人,尤其是那些失能老人需要年轻人特别照料和护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减少了从事生产性活动的劳动供给。   

  人口老龄化促动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   

  我国近30年的高储蓄与劳动人口比例增加有密切关系,而发达国家的低储蓄率与其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有密切关系。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越来越高,而年轻人口比例将不断下降,其直接结果是储蓄率将呈下降趋势。储蓄是投资的基础,储蓄率下降会带来投资率和资本积累率的下降,发达国家的投资率和资本积累率较低,一个重要原因是老龄化导致的低储蓄率。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由原来的生产者变为消费者,这必然导致社会经济负担急剧增加,如养老金、医疗保健费用等快速增长。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06—2010年,中国的养老金支出从4897亿元升至14819亿元,增加2.03倍,平均每年增长50%。随着越来越多的劳动人口进入退休期,养老金支出将会以天文数字增加。世界银行预测,到2075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累计将达9.15万亿元。养老金的急剧增加必然会导致投资率的下降。

  人口老龄化影响耐用消费品市场需求   

  人口老龄化深度发展的后果之一就是人口增长的衰减或停滞,这种趋势可能引起产业结构的重大改变。人口增长对抵消引起经济危机的消费不足趋势曾经是一个重要因素。伴随人口转变的完成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国正在经历人口增长的迅速下降。人口增长下降意味着消费人口的减少和年龄结构的老化,使得以满足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耐用消费品(如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等)市场日渐萎缩。

  随着萎缩趋势的加剧,这种曾经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产业就会逐渐衰落。与老年人有关的消费和服务将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但这些产业与汽车、房地产相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小得多。这种情况在日本已经发生,曾经辉煌的汽车、房地产等支柱产业由于人口老龄化日益找不到市场,成为日本经济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这是我国即将面临的现实,而且由于未富先老的特殊情况,甚至比日本更为严重。   

  人口老龄化对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挑战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下,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发展阶段,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逐渐衰退消失,劳动者的职业变换日益频繁,而老龄劳动者无论在身体素质、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上,还是在拼搏精神和创新意愿上,都要比青年劳动者低得多,对新产业、新岗位的适应能力也要低得多。

  当然,年长劳动力在工作经验和工作阅历上具有一定优势,教育水平提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减少和老化压力,但从整体趋势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尤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年轻劳动力缺乏,对于一个国家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实现工业化到信息化的转变,社会经济变迁迫切需要的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是一种严酷的挑战。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十年磨一剑 助…
 上海及长三角军休干部医养融合、智慧养老…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生态康养产业规划服务工…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文艺和体育工作委员会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一行赴…
 第二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