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老龄化改革核心在于推进养老公平
来源:红网 发布日期:2013-10-14
今天是重阳节,也是首个国家法定的老年节。在“从民间传统节日到法定节日”——首届老年节研讨会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处处长王辉透露,新一届国务院将在“应对老龄化”,完善养老保障领域有重大改革举措,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选定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在财政、金融、用地、税费、人才、技术及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先行先试。(10月13日《新京报》)
作为一个老年人口约2亿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老龄化方面的欠账实在太多:从看护医疗资源的不足到社会养老机构的量少质劣;从户籍壁垒下“随迁老人难”问题到今年将突破1亿大关的空巢老人现象……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家庭、社会问题,甚至于四成老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而在农村,很大一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收入养活自己。这时候启动应对老龄化的改革试点,虽说工作千头万绪,但核心一点是要推进养老公平,努力实现均质服务,让每个老人都能够公平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之所以特别强调养老公平、均质服务,原因在于,目前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中面临的最棘手问题,除了总量投入的不足,就要算资源服务分配的不均衡,包括地域不均、城乡不均、人群间分配的不均等等。
以养老院为例,在北京,少数国家重点扶持的明星养老院质优价廉,一个单间的入住价格仅2250元,而在近郊区一般的养老院,这个价格连一个床位都不够,难怪出现了“老年人排队入住,平均需等100年”这样夸张的情况。事实上,当前养老领域的许多问题,像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等,之所以令整个社会如此揪心牵挂,或多或少都与养老资源的分配不公有关。
众所周知,相比年轻人,老年人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更留恋故地,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老人宁愿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老家乡下,也不愿跟子女去城市安家。对于这些老人,最好的养老方式自然是就地照料。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一些地方缺乏优质的养老服务,硬件软件都远远逊于城市,才使得其子女千方百计要把父母接到身边,从而衍生出“随迁老人”、养老金异地支取等问题。
换言之,如果住在农村、小城镇的老人,也能享受到和北上广差不多的养老服务,何必老了还“随迁”,子女的担忧也会减少许多。而要想实现这一切,除了政府继续加大养老领域的财政投入,还需要更加合理、公平地分配现有的养老资金。比如,取消对明星养老院的特殊补贴、切实推进养老金“并轨”等。尤其是后者,不仅有利于养老公平地实现,同时也能够缓解养老金总量不足的问题——相比用地、人才、技术等技术层面的摸索,养老金“并轨”改革无疑更具顶层价值。
司汤达有言:“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如此“特权”,每个老人理应平等地享有,这既是保障人权的有力体现,在经济层面也是最划算的作法——毕竟,建一所七星级干部养老院的钱,往往抵得上几所甚至十几所普通养老院的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