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需要“文化养老”和“知识养老”
来源:华龙网 发布日期:2014-05-08
“走进校门笑颜开,坐在教室心欢畅”。这些年来,爱学习、爱上老年大学的老年朋友越来越多。这几天,笔者所在的宝山区淞南镇的一个小区里,布告栏贴出的宝山区老年大学淞南分校招生通知,吸引了众多小区里的老伙伴。宝山区老年大学淞南分校的瓷画班,那可是一大办学特色啊,很多老年人纷纷报了名,期待圆上自己的“大学梦”。
而最近由上海市教委委托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开展的上海老年人学习状况调查研究也清晰显示:老年学习者生活满意度的总体指标明显高于未学习者。老年人参与学习,就能扩大社交圈,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寻找到自我价值;与家人朋友相处的和谐指数等均能与日俱增。
怎样尽可能满足让沪上更多的老年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心愿?日前举行的上海市第九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传出了这样一个让老年朋友们欣喜的好消息:为推动老年学校标准化建设实事工程,上海市教委已落实专人,统筹了72所社区街道老年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目前,上海已经有50个街道老年学校完成了基础建设项目,52所学校完成了教学设施设备的采购工作,建成了311个专用功能教室。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各街镇老年学校的配套经费已经达到3938.07万元。待到明年,上海有望启动针对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培训工作,为老年大学提供合格乃至优秀的师资。
由此想到并建议,有关部门不妨再进一步,把通过开办和办好更多的“老年大学”、“老年学校”,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学习天地;让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一样都能年年迈开步、年年有进步。可否也走一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老年人和社会方方面面有哪些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把这些好建议加以落实。比如,在有条件的社区文化中心或老年活动中心,辟出一个或几个场所,作为老年大学的分教学点,安排从教育岗位上退休不久、学识与能力均符合老年大学教学资格的老教师或其他有能力者担任师资,开设出若干门适合老年人“老有所学”需求的课程,以满足周围爱学乐学的老年人当一回“老大学生”的心愿。这样的话,老年大学即便不能“遍地开花”,至少也能成为更多老年人“家门口的好学校”。
如今的老年朋友绝大多数衣食无忧,养老金实现了“十连增”,日常生活里想吃点就吃点,想去哪里走一走、玩一玩,也没啥问题。可是,如何实现“精神养老”、“文化养老”、“知识养老”,倒是越来越成为老年朋友需要考虑、更是社会有关各方需要出谋划策和推出实际举措的大事。办好老年大学,且把老年大学办在老年朋友们的家门口,很让老年朋友和包括笔者在内的准老年人期待的。
这项调查的对象大多为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朋友。而能够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在数百万之众的沪上老年人中只占极少数。即便如上海这样的学习型城市,要完全满足老年朋友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愿望,甭说在当下,即使在未来,也是难以尽如人意的。有机会走进老年大学当一回“老大学生”的老年人,也许只能是少数幸运者。更多的爱学习或有意要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老年人,如何安排好自己的学习?
这个问题,也许值得政府有关部门和所有的老年朋友都来想一想。相信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让老年人普遍“老有所学”这个美好愿景,完全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