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探索老年医疗“基层化”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4-05-28
据江门市民政局统计,截至2013年底,江门市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65.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5%,其中7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28.6万人,占老人总数的43.7%。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带来一系列社会需求。随着养老体系的逐渐铺开,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备受关注。据了解,眼下,江门一些医院正在筹备老年人专科,探索“医养结合”路子,相关部门也进行着“养医结合”、“家庭医生”等探索。目前,江门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疾病治疗2家“医养结合”医院,以“治病”为主
据悉,江门目前有2家“医养结合”医院,分别为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拥有治疗老年人疾病的专科,然而,医疗资源有限,这两家医院目前主要承载“治病”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和护理、康复服务,床位紧张,未能真正与养老相结合。从全市角度而言,目前“医养结合”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医养结合”可能给医保带来沉重负担,目前能够享受“医养结合”医保报销优惠的老年人较少。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1997年加挂“江门市老年人关怀医院”。据该院院长助理、老年五科主任陈龙涛介绍,老年人关怀医院起初病人很少,条件也不太好,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老年医疗需求快速增长,这五六年内新增了2个科室,从最初的几个病人增加到现在的330多个。然而,缺少特色、没有明确的科室分类,要抢占老年医疗服务的“先机”就比较难,因此,该院正在探索老年科转型升级的路子,还将发挥该院特有的“心理、精神”方面的专业优势,在老年人的精神、心理方面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形成特色品牌。
目前,江门一些医院也开始看到老年人健康保障方面的发展潜力,正筹备拓展老年人医疗服务。据了解,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康复养老服务中心”大楼在建,将提供600-800张床位。另外,五邑中医院目前也在筹建老年病科,预计今年可投入使用。民营医疗机构也准备进入健康养老服务业,江门红日护理院是近期通过审批的民营医疗机构,也将开展老年病科和临终关怀科;正在筹建的滨江新区大型民营综合医院银葵医院也将开设专门的老年科。
养生保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普及健康常识
近年来,政府也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完善养老设施设备,丰富养老服务载体,推动养老服务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方向转变,逐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在城市居家养老方面,全市有城市居家和社区日间照料设施455个,三区已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他四市已基本完成建设或已启动筹建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方面,全市共有农村居家和社区日间照料设施2695个。2012年以来,江门市开展建设7个“幸福计划”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项目,为农村提供文化娱乐、助餐、日间照顾、临时托养等服务。另外,截至目前,全市建有星光老年之家319个,覆盖近30万老人,主要为辖区老人提供棋牌、戏剧、阅览等文娱活动。
然而,老年人受中国传统“有病才医”观念的影响,“养生保健防未病”的观念仍然薄弱。据了解,目前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工机构致力于在服务中普及健康常识。江门市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总干事梁健玲表示,中心更加注重健康养生方面,在日常照料中通过讲座、就事说理等方式普及健康养生理念,对于在该中心饭堂就餐的老人,会合理安排老年人的饮食。
纵深老年医疗“基层化”或是未来方向
相比于到养老机构养老,老年人偏向居家养老,然而,由于一些“老年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却住不进来。江门市卫生计生局医政科科长曹克慎认为,医院的医疗资源应用在需要医治的患者身上,“医养结合”不应成为部分老人“霸占”医疗资源的渠道,老年人进入康复阶段后,应考虑转移到家庭、社区、养老机构进行后续康复治疗。近年来,江门市卫生医疗系统也在加强社区康复病房建设,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北街、堤东、仓后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皆拥有30-50个床位。
为确保“病有所医”,江门也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健全老年病区、家庭病床纳入医疗保险(放心保)住院费用结算制度。目前全市共有5家定点医疗机构的老年病区纳入医疗保险结算范围,设有老年病床1000多张,2013年有2700多人次在老年病区接受专业治疗。据悉,目前正在制定《江门市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
而近期备受关注的“养老·助残”公益创投项目也尝试探索“养医结合”项目。江门市社工委专职副主任李长才介绍,“养”在“医”前,首先强调的是养老,其次是健康保障。李长才坦言,这跟医院提供的医疗保障有一定差距,但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成本,也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健康保障。
然而,现行的医疗制度让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或者社区卫生站资源过剩,在老年健康保障方面如何利用这部分资源也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方向之一,即老年医疗“基层化”。梁健玲认建议,加强政策引导、监管,逐步提升社区卫生站的服务素质、医疗水平,慢慢获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