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协会动态 --> 阅读

北上广老龄人口多住哪?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4-05-30


  如果把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比作一块圆圆的“大饼”,那么这些城市的老龄人口正在向“大饼”的中心(老城区)以及“大饼”的最外缘(远郊)“迁徙”,两者的中间地带—城市近郊区,则留给了城市中更年轻的居民。

  这就是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周婕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周婕及其团队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市为研究样本,调研“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该课题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研究表明,中国大城市老龄人口分布与发达国家在相同城市化阶段时非常相似,它对未来政府规划辖区的养老事业有重要的参考。


  “老年人即将占到我们人口的1/4,比儿童还多,为什么我们总是为儿童考虑,做学校校区规划,做校车补助,反而就不能为老人多做些事儿呢?”谈及国内很多城市在养老事业上的规划,武汉大学周婕教授显得很焦虑:因为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公共设施的规划上,均存在明显的滞后与不足。

  老龄人口住哪?

  “偏爱”老城与远郊

  我国城市的老年人口主要分布在何处?哪里比较密集?哪里比较稀少?

  周婕决定选取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个大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GIS(地理资讯系统)工具,将2000年和2010年国家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部委、各地方部门提供的数据,以及团队自行收集的可靠数据建库,由此绘制10年间北上广汉四市各个街道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和演变图。

  结果显示,我国城市老龄人口的中心集聚趋势和郊区化趋势齐头并进,老龄人口既向城市中心集聚,又向城市最外缘的远郊离心扩散。

  周婕告诉记者,广州201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有847530人,老龄化程度达到6.67%,比2000年增长了29%。其中,老城区是老年人聚居最多的地方,越往外到近郊,老年人越少。而在城市中心的老年人极少迁徙,因此居住空间变化较小,其中,荔湾区龙津街道的老龄人口密度最高,达到每平方公里11692人;而海珠区南华西街道的老龄化程度最高,达到15.43%。

  北京、上海、武汉同样如此,城市老龄人口密度呈现由中心向外逐渐递减,反映了城市老年人的中心集聚趋势还在进一步深化,中心城区的老龄化程度增速加快,大多由一般老龄化街区转变为高老龄化街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往往超过15%。

  与此同时,近郊老龄人口逐渐减少。周婕举例说,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2000年时,几乎所有的街区都是老龄化街区,但到了2010年,城市近郊的大量街区由老龄化街区转变成了年轻型、成年型街区。

  另一个变化体现在我国大城市老年人正在远郊区的部分空间集聚,并在空间上形成了一块块的超老龄化社区。


  选址原因有哪些?

  乡村空心化、城市残留化

  周婕告诉记者,老年人在城市远郊聚集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当地的乡村空心化,在北上广的远郊乡村,土地流转后,很多乡村的年轻人都跑到城区打工,但因为到城区距离很远,年轻人不太可能住在村里,多选择在市区租房。因此,远郊的乡村只残留了老年人和儿童。这是很明显的空心村现象。

  另一方面,因为大城市中心城区土地价格高昂,很多开发商瞄准了远郊土地,这也带来很多改善居住条件的老人前往。

  为何老城区残留了这么多老年人呢?周婕告诉记者,这与当初的城市规划有很大的关系:“建国之后,我们很多城市都做过规划,按照功能分区设立了很多高校区、工业区、仓储区等。我们在建一所学校的时候,既建了校舍,同时也建了老师的家属区,工厂也是一样,工厂旁边都配建了相应的住宅区。这些人在建国初期都被规划到了这些空间,经过半个多世纪后,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些城市空间,通常会发现,我们当初把工人规划到这里以后,工人的一生就交给了这个地方,他们被大型厂矿企业固定在了工厂的旁边,从此再也离不开,也没有钱去改善居住条件。这就是城市"残留"化留下的老人。”

  当然,也有很多老人不愿意离开居住了数十年的社区,主动愿意留下:“比如我们学校的一些退休老师,就是愿意待在武大破旧的校舍里,因为这个地方靠着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珞珈山、东湖,他就认为宁可居住的条件差一些,但其他方面的条件会好一些。在老城区,几十年来的生活习惯、优越的配套、熟悉的人际关系,也让老人宁可住在一个不太舒适的房屋中,也不愿意主动离开。”


  老人扎堆老城区 街道敬老楼住不满

  南华西

  老街区老人有“玩伴”

  在广州老年人口密度最高的南华西街道,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到底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而据南华西街道民政科提供的数据,南华西街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全街道总人数的19%。

  今年73岁的卢伯,在吃过午饭之后,摇着扇子溜达到人民桥下的阴凉处,准备打上一下午牌。四人一桌的牌局已经开了一桌,而坐在旁边看牌的人,也有三个人。

  他告诉记者,说是牌局,实际上也只是打打筹码,权当是娱乐。

  卢伯说,从小学时搬到南华西街,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是一个地道老广州。如今,他仍然生活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里,家里除了自己和老伴儿,儿子儿媳也都和他住在一起。

  “年纪大了,子女照应起来比较方便。”卢伯说,其实这片街区有些老房子已经拆掉了,原来的老街坊也都随子女去了新楼,住上电梯楼。

  但是,在卢伯看来,这实在不是什么“聪明”选择。他解释说,到了电梯楼,经常开门看到的人都不认识,下楼也不知道去找谁,“连打个牌人都凑不齐”,生活也会过得比较郁闷。

  在卢伯说话的时候,三四个老人又凑在一起开始了新的一桌牌局,原本想打牌的卢伯匆匆与记者道别后,便赶了过去。

  今年67岁的徐伯兴奋地告诉记者,他的退休金已经从刚开始的1000多元,涨到了现在的3200元。他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出门,晚上10时甚至更晚才回家。“看到好吃的就吃点”。徐伯说,他没有结婚,没有子女、没有房子,现在花的钱都是退休金,一日三餐都在外面吃,“原来自己还做,但是太麻烦,不做了。”他告诉记者,每个月他除了400元的房租,每天还要吃饭、喝糖水,而且由于自己有皮肤病,每个月还要买涂抹的药。

  “钱还是要省着花。”徐伯说,等今后身体不好了,没有人照顾的时候,他就要去养老院。他专门打听了养老院的价格,每个月住要1000多元,吃也要1000多元,如果再治个病什么的,自己的退休金根本不够花。所以,他现在也要为今后攒钱,好住进养老院。

  徐伯口中提到的养老院,南华西街民政科的周叶明告诉记者,是一家私人的养老院,收费也相对比较贵。之前街道曾办过一座“敬老楼”,但是由于消防问题不过关,最终停办了。


  逢源街

  街道敬老楼未饱和

  在广州荔湾区龙津中路的逢源街道,居家养老同样并没有成为“主流”,只有40人左右。相对于13000多人的老人群体来讲,可以说比例非常小。

  昨日,逢源街道办民政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逢源街道的60180总人数中,60岁以上老人有13000多人,占总人数的21%,70~79岁的老人有7141人,80~89岁以上的老人有2115人,100岁以上老人也有10人左右。

  与南华西街没有养老院不同,逢源街道有自己街道的“敬老楼”,但始终没有住满过。在逢源街道常年负责老龄工作的谭女士告诉记者,从2010年“敬老楼”建成至今,住进敬老院的老人人数始终在25人左右,从来没有达到过30人的“饱和”状态。

  同样情况的还有街道义托中心,她说,之前有一个老人,他们用了很长时间才说服老人前去义托中心,谭女士说,义托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帮老人恢复身体,有些老人因为身体原因行动不便,义托中心有专门的康复人员,帮助老人恢复行动能力。但是,很多老人则感觉到了义托中心,就像是被家人和朋友“抛弃”一样。

  谭女士说,老人参与最多的就是康龄大学(老人大学)。老人来到大学可以学书法、画画,学习英语、跳舞等。

  逢源街道办民政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85岁以上身体不便的老人,他们会建议去老人院,但是却很少老人会听从建议。他解释,可能是老人觉得进了老人院就失去“自由”。

  周叶明常年负责街道的老龄工作,她认为,老人目前仍然在老街区聚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生活习惯等问题,老人在这片区域生活得久了,许多生活所需时要去的地方都非常了解,因此,生活起来也比较轻松。但是,如果在新的地方生活,老人需要去适应新地方的环境。这是许多老人不愿意去改变的。

  另外,就是街道的老人大多是很多年的老街坊,因此比较熟悉,也有亲切感。而如果老人住到了电梯楼里,除了看报纸似乎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会让生活也变得无聊单调。所以,尽管有些老人由于申请到廉租房搬到了金沙洲、天河等离街道较远的地方,但是依然会选择坐公交车回街道和其他老人一起活动。“至少不会那么孤单。”


  专家观点

  养老院最好勿建在近郊

  通过这项研究,周婕认为,目前政府在规划老年人养老设施时还有很多滞后和不足:“老龄化社会已经近在眼前,但每个城市在做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时,依旧首先着眼于小孩的托幼、小学、中学,却很少去考虑老年人,他们也需要学习的空间。我们很少能看见针对老年人疑难杂症的专科医院,老年人福利院的床位缺得很厉害,福利院是有,但都是低品质的,而不是高品质的,而且与现代老年人的空间分布又是不吻合的。”

  周婕还说:“我们调查下来,恰恰是有很多养老院、敬老院,就在近郊,但近郊并没有多少老年人,反过来他们留在了大中企业、大中厂矿的宿舍,还有一部分残留在了老城,还有一部分被残留在了远郊的空心村,因此很多设施的选点布局是不科学的,没有考虑老人。”

  “我的这项研究就是想告诉政府,在做规划的时候,首先要知道老人在哪里?政府才能够去帮他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老年人缺就医,缺养老院,缺老年大学,但建类似所有的公共服务措施,前提是知道老人在哪里。”

  周婕认为,除了养老规划,目前养老事业的最大缺陷是没有调动民间力量,资金筹措陷入很大问题,“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老人本身不愿意给孩子太大负担,如果我们向55岁以上的老年人募资,告诉他们建造一所居住环境,服务质量比住在家里,比儿女照料还优越的老人院,有哪个老人不愿意出资呢,但是,我们很多地方政府往往连想都没有想过。”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十年磨一剑 助…
 上海及长三角军休干部医养融合、智慧养老…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生态康养产业规划服务工…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文艺和体育工作委员会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一行赴…
 第二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