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产业”正朝阳
来源:支点杂志 发布日期:2014-07-15
今年6月起,《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开始实行,从条例内容来看,诸多措施对养老行业是政策上的利好。随着国内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其每年增速20%以上的巨大市场引来了大量资本的涌入,催生了社会养老产业链条。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房地产企业,一些大公司看好巨大的养老产业市场,欲打造融合养老地产、养老保险、医疗服务、老龄化康复医疗服务等的养老行业全产业链。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预测,2030-2035年全球将进入中度老龄社会,2050-2055年将进入高度老龄社会。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对经济增长、社会保障等构成重大挑战,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挑战中同样蕴含机遇,老龄产业的兴起,不仅为老年人带来福音,还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资料显示,我国城镇老年人仅退休金一项2010年就达到8383亿元,预计到2020年为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他们除有退休金之外,还有额外的收入。老年人收入的不断增加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杰华指出,2011年全国总消费值121813亿元,其中老年消费比重占11.18%,逾1.3万亿元。预计到2050年,总消费值678710亿元,老年消费占28.97%,将超过5万亿。
老龄产业的市场需求巨大,但目前市场上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目前来看,深层次制约老龄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三大瓶颈:一是政策瓶颈。将养老机构定性为公益事业,投资了不能分红、不能追求回报,硬是让民营企业家当“活雷锋”,违背谁投资谁受益的投入产出基本经济规律;二是不平等竞争。公办养老机构由国家划拨土地、人员进入事业编制,并给予财政补助,而民营养老机构则没有这些待遇,成本非常高,导致竞争条件先天不平等;三是在各项优惠措施上仍不能保证到位。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等没有相应的优惠措施,也导致民营养老机构日常性成本上升。因此,难以使老龄产业形成规模和产业链,严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是不足为奇的。
再就是,在当前还要解决一个制约老年用品市场发展的问题,即认知的误区。在一个产品研发座谈会上,企业家们认为老年用品“落后”、“老掉牙”,没有投资激情。在销售生产上,周期长、更新慢,致使在销售中陈列、摆放过于单一,缺少看点。在广告宣传上,企业投入大、回报小,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老年用品很难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以老年旅游业为例,据权威机构测算,我国老年游客每年旅游消费可达3000亿元,而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不到500亿元,许多旅行社还没有看到老年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忽视了对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使得老年旅游市场长期被冷落,导致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
不过,随着老年人群的增多,一向以“嗅觉”灵敏著称的商家们自然不敢等闲视之,纷纷把眼光瞄准在老年人身上,大做老年人的生意。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老年产业,政府不仅应在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推动老龄产业健康发展上动真格,还要转变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同等对待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优先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政府来引导、机构来规范、政策来扶持、行业来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