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员国家职业养老服务专项培训鉴定试点工作启动
作者:高鑫丽 来源:中国老龄产业协会 发布日期:2015-07-23
6月25日,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主办的护理员国家职业养老服务专项培训鉴定试点工作启动座谈会在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加快护理员职业培训和服务的专业化进程。
据了解,我国目前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龄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将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社会负担重;农村老龄问题突出;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未富先老矛盾凸显五个特点。
数据显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健康养老的危机凸现:截至2014年底,高龄老年人口以年均增长100 万的态势上升到0.24 亿;失能老年人口增长到4000万;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均已突破l亿大关。
有研究表明,高龄老年人是病残率最高的人群,比低龄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保障和日常生活照料, 高龄老人的特殊需求包括:医疗、护理、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功能辅具、生活环境与设施、亲情关怀和心理慰籍等方面。
2013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做出系统安排和全面部署。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是国务院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的重大举措,顺应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客观趋势,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与养老服务需求。”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强调,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培训试点工作的启动非常及时并有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张明处长表示,推进“医养结合”,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增加健康养老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国家卫计委家庭司副司长何炤华指出,国家卫计委目前正在牵头职能部门,就“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等提出具体的细化措施,切实推动“医养结合”取得进展。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琦表示,此次试点工作在全国老龄办的指导下,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联合国家卫计委人才中心共同组织,试点工作将针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展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参加试点人员在掌握护理员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参加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组织的养老服务专项技能培训,之后通过参加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得护理员养老服务专项职业资格证书。
“随着全社会护理需求的提升以及护理工作范畴的拓展和细化,如何优化护理人员整体队伍,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已经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卫计委人才中心副主任张俊华强调,护理员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1996年设立的国家职业之一。护理员是对需要照顾的人群从事生活护理,并在注册护士的指导下进行部分基础护理工作的人员,合理配置和使用护理员是解决目前护理人员结构性短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按照《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规范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及岗位管理工作。他表示,此次试点工作的开展,既补充了养老服务人员的医疗护理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为老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也拓展了护理员国家职业的就业领域,为医养结合人才职业化发展开创了新途径,在创新“条块结合”的传统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整合人才和智力资源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方面也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
座谈会还宣布,将在全国设立华东、京津冀、东北、西南四个培训试点区域,于年内开展1-2批培训鉴定工作,逐步理顺工作机制并择机扩大试点范围和试点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