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老年数字素养建设交流会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23-03-29
当前,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均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老人的数字窘境,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城乡老年人数字融入存在哪些不平衡?如何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使数字鸿沟转化为数字红利?3月27日,以“数字适老 城乡共暖”为主题的首届老年数字素养建设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共同探讨农村老年数字困境的破题之路。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监事长张士文受邀出席并致辞。
会上,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与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城乡老年人数字素养差异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相比面对数字技术呈现出“六大难题”,对此,六成受访城乡老人呼吁适老化分层教学。
现状:加强老年数字素养建设迫在眉睫
害怕不想学,想学没人教,学了用不熟,用熟了又担心上瘾、担忧被骗,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问题是一环扣一环的,尤其是那些留守在农村老家的老人们。在交流会现场,一组农村老人数字生活图鉴展现了课题组在调研中遇到的老人们的数字困境。
老年人数字素养建设问题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都需要直面的必答题。中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一级巡视员姚立新在致辞中提出,推进数字素养建设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加强老年数字素养建设迫在眉睫。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监事长张士文在致辞中提出,数字化转型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手段和必经之路,“数字惠老”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家庭以及媒体等方共同努力。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将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引领作用,推动老龄产业加快数字服务适老化改造,促进老年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调研:农村老人面临数字技术六大难题
《报告》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老人的数字困境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的“接入难”“使用难”“自控难”“反骗难”“学习难”“破题难”六大难题。具体来看,近三成受访农村老人“怕”使用智能手机,不敢使用的三大理由分别是“怕麻烦别人”“怕被骗”“怕不安全”。近四成受访农村老人表示,只会使用三个手机功能,会使用十个以上手机功能的农村老年人仅有22.77%。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发布《城乡老年人数字素养差异调研报告》
与害怕情绪相伴随的,却是农村老人的“自控难”,超八成受访农村老人反映曾因沉迷于玩手机而影响生活,近六成称自己经常刷短视频超过3小时,三成表示经常熬夜玩手机,四成农村老人还经常因为玩手机忘记干活。
另一方面,乡村老年人在网络谣言、不明链接诈骗、变相强迫消费、网络传销骗局、返利诈骗这些方面遭遇的风险比例却比城市老人高很多。近六成受访农村老人表示曾遇到谣言且轻信谣言内容,这一比例在城市老人中是四成左右。在此基础上,六成受访城乡老人呼吁因材施教,提供分层老年数字素养教育。
破题:链接社会力量提升农村老年数字素养
在中国国土经济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司长高俊才看来,城乡不平衡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更多支持农村数字素养建设。他在主题演讲中指出,需要通过宣传引导老年人提高学习主动性,“尤其是农村老年人信心不足、文化程度不高,特别需要更多地给他们做工作,为农村老人提供更多学习、咨询、培训的机会。”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老龄协会原副会长吴玉韶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在农村开展老年人数字技术培训,公益组织、社会组织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遍及全国城乡的农村老年人协会。他建议,今后多与农村老年人协会合作,通过公益性活动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数字素养,使数字鸿沟变成数字红利。
面对呼声,蚂蚁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晓晶在现场表示,蓝马甲今年也将链接更多乡村,让数字助老走入田间地头。“蓝马甲大篷车长江公益行”也于同日启动,将深入长江流域更多省(市、区),开展助老公益课堂、反诈防骗集市、助老义诊等公益活动,预计覆盖超过400个乡镇(街道),真正将数字助老的公益服务送到家门口,挺进至“最后一公里”。
交流会现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田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泳以及纪录片导演鲍曼华几位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和智慧助老公益实践者围绕“如何建立解决农村老人数字困境的长效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他们提出,希望从技术和服务层面解决农村老人数字困境,并从法律法规层面推动构建老年人应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长效机制。从配置资源的角度看,除了转变观念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将数字化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结合起来。同时,一定要有多样性、多元性应对策略,针对不同老人精准施策。
加强老年数字素养建设,加快数字服务适老化改造,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给老年群体提供多元化选择、主动帮扶服务,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将为相关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