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拟引外劳化解老龄危机
来源:法治周末 发布日期:2013-10-30
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迫使香港考虑该如何调整人口政策。自10月24日开始,香港特区政府就吸引外地人才、鼓励生育等人口政策展开为期4个月的公众咨询。
香港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香港生育率持续下降,平均每名妇女的生育婴儿数目由1981年的1.9,下降至2012年的1.3,并预计到2041年将跌至1.2。另一方面,男女的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72.3岁和78.5岁,上升至2012年的80.7岁和86.4岁,并预计至2041年升至84.4岁和90.8岁。
据估计,香港的劳动人口将于2018年达至顶峰的371万,然后开始下降。至2041年,香港65岁或以上的长者将有256万,即每三人中有一名长者。有人忧虑香港的税基会收窄,例如薪俸税的税收增加可能面临压力,但公共开支如医疗、看护等会上升,所以社会应尽快处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港府关注老龄化问题
香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特区政府正计划研究提高退休年龄以及吸引更多内地和海外人才到港,以解决劳动人口不足的问题。
过去曾有两份报告书探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方法。行政长官梁振英在竞选期间曾提出,“由政务司司长领导人口政策督导委员,按上述理念提出短、中、长期目标、政策和实施方案”。
2012年5月,香港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发表首份报告书,预计香港人口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力供求失衡,总劳动人口预计在2020年后开始减少,到了2029年时仅为349万人,但人力需求则会在2018年增至360万人;至2029年,每名在职人口需抚养1.25个非劳动人口。
经济抚养比率方面,2010年为一个在职人口抚养0.93个非劳动人口,2018年接近1对1,2029年将升至1对1.25。
报告提到,整体人力需求预计从2010年的328万人增至2018年的360万人。当中以金融服务、建造和资讯及通讯增长最快;制造和农业、渔业及采石等就业将减少。人力需求将转向拥有高技术、高学历及以服务业为主的人士,对拥有研究院、学士或副学士学历的人力需求会有明显增长。
2012年8月,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了2012年至2041年的人口推算数据,香港人口在未来30年将增加140万,增至2041年的847万。更为引人关注的是,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推算将由2011年的13%显著上升至2041年的30%,老龄化将对香港社会各方面带来严峻挑战。
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政纲中指出,未来30年人口急速老化,劳动人口持续下降,将阻碍香港的持续发展,而如何制定一系列退休保障、住屋、医疗及护理的政策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双非孕妇关闸影响人口数量
2010年,港府统计处作出人口推算,当时预计到2039年,人口数量会达到889万。然而2012年8月推算结果显示,到2041年,人口数量反而只达到847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从2013年开始,双非孕妇赴港生子关闸,使得香港人口推算数量下降约30万。即使假设单非和双非婴儿能补充人口,在2020年,香港的就业年龄人口仍会出现持续下跌的趋势,对香港劳动力的补充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过去数年,内地居民赴港产子的比例,以父母都不是香港永久居民为主。以2011年为例,逾95000名婴儿在港出生,“双非”婴儿占37.5%。如果让“双非”孕妇赴港产子以及将内地孕妇产子名额限制在每年3万个,香港人口增长将会放缓,至2031年人口增长将减少168000人;同时因为缺少年轻一代作为新血,补充香港日渐老龄化和萎缩的劳动人口,当地的生产总值增长很可能会出现严重制肘。
然而,过去10年,超过17万名“双非”婴儿在港出生,若其中五成二最终赴港定居,将对香港的教育、医疗及社会福利等服务带来挑战。
咨询文件提出五项建议
2012年年底,政府便重组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加入更多非官方成员。今年10月24日,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发表人口政策的咨询文件,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公众咨询活动。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当天在记者会上说,香港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低出生率,人口将急速老化,预计到2041年,约3人中便有1人是65岁或以上的长者,劳动人口将由2018年开始下降。
这份由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发表的题为“集思港益”的人口政策咨询文件,按现有人口、新来源人口和老龄化人口三大范畴,提出五个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政策方针。文件建议积极吸引外地人才,有效输入劳工,并且鼓励生育。输入外劳的建议引发社会的热议。
该咨询文件建议五个政策方针:一是吸引更多人投入劳动市场,增加劳动人口;二是改善教育和培训,提升劳动人口的质素;三是以更积极的策略和订明目标吸纳对象的方法,引入外地人才,在不损及本地工人利益的情况下,考虑更有效的输入劳工机制;四是缔造有利环境鼓励生育;五是通过建立善待长者环境,推广积极乐颐年,促进银发市场发展。
另外,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香港不应改变单程证计划,这是因为该计划是以家庭团聚为目标;二是双非孕妇所生的子女并非解决人口挑战的方法,这是因为很难估计该批儿童何时来港及其逗留时间等;三是针对香港人口承受上限的问题,该委员会认为不宜就人口设立上限,这是因为该限制会有反效果,未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输入外劳建议成焦点
咨询文件公布后,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委员纷纷在媒体上发表意见,例如科技大学经济系主任雷鼎鸣表示,人口数量非关键,提高人口素质更重要;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叶兆辉表示,香港劳动人口减少,有输入外劳需要,但是必须确保本地人就业和待遇不受影响等;而行政会议成员林健锋也撰文称,现时部分行业的确面临有工无人做、退休的退休、转行的转行、年轻人也不愿意加入的困境。
至于社会上的批评,集中在输入外劳这个敏感问题上。香港大学社工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周永新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外劳或专才对香港难以有归属感,更有可能增加社会分裂。反而政府应加强培育新移民及其下一代,并消除社会歧视等因素。工联会权委副主任叶伟明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香港有大量潜在劳动力仍未被发掘,但是由于部分行业的工作环境恶劣,潜在劳动力不愿意重新投入劳动力市场。他建议政策应改善行业环境及陋习,认真进行监管,改善本地工人的待遇。而社联行政总裁方敏生建议,政府应为新来港人士提供机制,协助他们更快投入职场。
社会上也有其他方面的意见。教育学院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副主任周基利接受访问时便指出,人口承受能力和单程证问题都是社会最关注的,政府却未就此展开讨论,而把重点放在劳动人口问题上,显得比较狭窄。
香港性教育会副会长、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誉教授吴敏伦则在媒体撰文指出,吸引外地人才需要面对全球的竞争,而提出结婚生育的优惠措施也成效不明显。问题的核心在于现代人对爱情、婚姻、家庭失去信心。所以最佳的解决方法是尽快提供良好的爱情婚姻教育。
人口老龄化的议题已在香港讨论多时,社会都期望此次咨询文件能为香港人口的持续发展提出具体方法。然而,针对输入外劳等议题,社会有明显分歧,要达成共识并不容易。进一步而言,输入外劳等建议在落实上也会在立法会内外受到政团、劳工团体等挑战。香港制定人口政策的工作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