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理财最易受伤
来源:重庆晚报 发布日期:2013-04-15
自理财业务在国内兴起至今,中老年人一直是“理财一族”的主力军。然而种种原因,在理财过程中,老年人理财又是最容易受伤、最容易遭遇理财陷阱的人群。我们梳理了以下4大中老年人理财的陷阱,供读者参考。
陷阱1
“我想买收益高一点的产品”,结果遭遇“存单变保单”陷阱。
2011年12月,已退休的李老师因一笔5万元定期存款到期去银行转存。重庆大溪沟某银行一工作人员对她说:“老师,定期收益好低哟,你可以考虑买点理财产品。”李老师顺口回答:“我想买收益高一点的产品。”过了一段时间,李老师给女儿说起买了理财产品的事情。然而,李老师的女儿一看,发现李老师买的不是银行理财产品,而是某保险公司的一款10年期的保险。
陷阱2
“这款理财收益高也有保障,很多人都在买。”结果遭遇“非法集资陷阱”。
家住渝中区的叶女士,通过朋友做过几次“高利贷”,小赚了一点钱。2012年的一天,一个朋友给她说西安一家公司在重庆发行股权理财产品,年收益高达12%,资金有保障。最终,叶女士跟随朋友一起买了20万元。可3个月后,叶女士就听说出事了,西安的公司已卷款潜逃了。
陷阱3
“目前股市低迷,今后股市肯定要涨,现在正是看多股指期货的好时机。”结果遭遇“对杠杆投资”陷阱
2012年7月左右,当A股沪指从3000多点跌到2200点时,林先生的一个朋友告诉他:“目前,股市低迷,今后股市肯定要涨,现在正是看多股指期货的好时机。”林先生也有一点投资知识,觉得A股跌到快差不多了,就听了朋友的劝告,买了5手看涨的股指期货。结果A股继续跌,林先生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好几万元。
陷阱4
“我们这款产品在国外很畅销,年化收益高达10%,远远高于CPI。”结果遭遇“高收益误导”陷阱。
投资时,一些人也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对外资银行特别迷恋,王女士就因此吃过亏。前几年,外资银行密集进入重庆,一些外资银行频繁推出国内银行少见的理财产品,王女士就到一家银行去咨询。某外资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她:“我们这款产品在国外很畅销,年化收益高达10%,远远高于CPI。”王女士当即就买了50万元。可1年后,王女士发现她的50万元就亏损了30%多,后悔不已。
华夏银行理财师毛敬杰表示:针对上述4个案例,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被“忽悠”,要做到头脑清醒、量力而行。老年朋友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该前往正规的金融机构营业场所进行投资,切不可随便听信各种传言,做所谓的“场外交易”。
2.理财项目销售人员的话要多听多想。对于好的东西,老年朋友自然可以多听听。但仅仅听是不够的,还要在脑袋里面想为什么这个项目这么好,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切实的措施保证这些好,合同里面有没有明文固化这些好。
3.老年人购买理财产品要量力而行。老年朋友手头的钱往往是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养老钱,养老钱自然经不起大风大浪,所以建议老年朋友购买保本型或者历史收益均实现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