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 大量老人面临“孤独死”
作者:译/赫娉 来源:本文译自/时代周刊 发布日期:2010-09-10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 随着日本老龄化日益加剧以及社会变化等因素,越来越多的老人独立地生活着,他们在临死时甚至没有一个亲人朋友在场,只能孤独地死去,有的在尸体分解甚至化成白骨后才被人发现。
20世纪90年代,当吉田还是日本大阪一家小型搬家公司的老板时,他就已经察觉到,他的公司的许多工作都与刚刚死去的人有关。由于死者家属过于洁癖而不愿意亲自整理死者遗留的东西,又或是死者的家属根本就无法找到,所以往往要请搬家公司代劳。因此,吉田启动了一项新的业务:为死者清理房屋。这项业务启动后不久,他又开始注意到别一种新东西:地板上浓厚的呈人体形状的污渍,这是由尸体分解排出体外的液体残留物。
他知道这就是“孤独之死”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看到了许多这种“孤独之死”,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他的公司每年为1500名死者做房屋清洁和清理服务,其中就有300名是属于“孤独之死”。
这些老人孤独地一个人死去,他们死时或是四肢伸开躺卧在地板上,旁边推着弄皱的衣服和脏盘子;又或是身上卷着华丽的被子,身体靠着墙而死去。几个月,甚至几年,他们的尸体才被人发现。有时候甚至只剩下一堆白骨。
大部分的“孤独之死”的人们,他们生前就过着无序的乱七八糟的生活。吉田说:“他们是那些把东西拿出来,就不会再拿回去的人;是那些东西打坏了,不再修理的人;还是那些关系搞僵了,不再去弥补的人。”
孤独之死:越发普遍
“孤独之死”这个词首次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到现在已经成为令人难以忘怀的普遍现象。据来自东京社会福利和卫生局的统计资料,2008年在东京,就有2200名65岁以上老人属于“孤独之死”。孤独之死”也与这个国家的老年人口在日益迅速增长有关。
今天每5名日本人中,就有一名是大于65岁的老年人口;预计到2030年,每3名日本人中,就将会有1名是大于65岁的老龄人口。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远离家庭居住以及日本出现全国性的养老院短缺,将有更多的老人独自一个人居住。日本茶水女子大学(Ochanomizu University)老年病学专家袖井孝子(Takako Sodei)表示:“以前的日本曾经是三代家庭居住在一起,现在看来,这已经成为一个神话。”
日本二十年的经济衰退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1990年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企业规模缩小,这导致了企业重组,直到现在这种重组还在不断进行着。自1990年以来,日本企业的临时工和合同工的比例增加了3倍。工作和生活上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使许多人成为工作狂,他们中的不少人从未结婚,到提前退休时已经成为一名孤独者。
专门研究日本人工作和生活的大阪大学社会学家斯科特·诺斯(Scott North)说:“他们的世界已经在忙碌的脚下消灭。他们的公司就是他们的一切:他们的男子气概、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们的自我意识均与公司的结构根深蒂固。”
东京兴起关注“孤独之死”运动
几年前,东京繁华的新宿区开始了一场旨在让人们关注“孤独之死”的运动。举行了不少社会活动以吸引住在公寓里面的人们的注意;为老人分发时事通讯并监视他们的生活福利状况,例如,检查他们是否按时倾倒生活垃圾。其它区也纷纷效仿,但是由于要获得准确的“孤独之死”的数字是不可能的,这项措施成功与否也是难以衡量。新宿区老年人服务部助理主管横田洋子(Yoko Yokota)说:“如果你是独自一个人生活,那么你独自一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新宿区所希望做的是增加人们对‘孤独之死’的关注。”
随着“孤独之死”事例的不断增多,吉田的工作也获得了全国性的关注。最近一本以他的生活为基础的小说有可能被拍成电影,一部有关他公司业务的的电视连续剧也正在酝酿之中。但不是每个人都认为他所提供的服务是一件好事。几百年前,日本人经常目睹死亡,在为死者举行特别的葬礼仪式后,一般都是家人成员为死者掩埋尸体。现在,这样的情景已经非常罕见了。东京大学的哲学家市野濑正树( Masaki Ichinose)表示:“葬礼仪式曾经为悼念死者提供了一个机会。”他也是东京大学成立于2002年的“死亡和生命研究学会”的带头人,该学会旨在鼓励更多的有于死亡的国家范围内的研究。
成立一个关于死人的业务,像吉田公司的那种,是乏味的和经常遭人看不起的。正如去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日本影片《入殓师》(Departures)所描写的那样:一个失业的大提琴家从事上了一份为葬礼准备尸体的工作。市野濑正树表示:“这部电影引发了不少人对入殓师这份职业的关注,但是多数人仍然倾向于避免谈论有关死亡的话题。” 他认为,“孤独之死”可能与日本的现代文化中忽视死亡的习惯有关。他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不希望看到一具尸体,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不想谈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