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呼唤老年金融
作者:王原 来源:《新产经》杂志 发布日期:2015-04-01
如果你稍加注意便会发现,近年来在各银行营业网点里排队的,往往是老年人居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青年人群更多的到网上办理金融业务了,但老年人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多无疑也是重要原因。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明显超过国际上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中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客观上要求包括老年金融在内的老龄产业加快发展起来。同时,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时间的充裕,提升了老龄人口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少老人开始关注金融理财热点,同时也慢慢有选择地加入到金融投资活动中来。老人关注并投资金融产品,多数是为了盈利,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娱乐交友及打发时间。
但从老年金融业务发展的情况看,目前还处于初始期和探索阶段,针对老年人的金融业务尚未完全开展起来,还没有规范化,更没有产业化,比如老年融资贷款、老年医疗保险、老年房地产以及老年旅游等相关金融业务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经常见到有人在路边摆摊设点,甚至上门推销投资理财产品,也时常听到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消息。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要大力发展老年金融业务,推进其产业化、规范化。
如何更好地推进老年金融业务乃至老年金融产业的发展呢?老年金融可以理解为金融机构创造的适合老年人的投资理财产品和相关的金融投资服务活动。所以老年金融的发展首先是金融机构的事情,但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等也有责任,应该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一是金融机构要把老年人作为重要的客户群。较长时间里,不少银行等金融机构把“高大上”“白富美”作为主要客户群,忽视老年群体,作为经营性单位,这样的选择也无可厚非。但随着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金融机构的客户对象定位也应该相应作出调整。从社会责任来说,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各方面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金融机构当然也责无旁贷。就算从经营的角度来看,老年人比重的增加,意味着老年人财富比重的增加,需要的金融服务也相应增多。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多,社会保障的健全,老年人也会有更多的闲钱用来投资理财,他们也有条件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客户群。
二是不断探索创新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比如针对老年人接受反应能力下降、行动不便、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可以开发一种综合性金融产品,将个人在银行的存款、贷款、信用卡、基金、理财、保险、贵金属等所有金融资产和负债集中在一个多功能卡里,方便办理;也可以开发组合性产品,比如说“三四三”组合,即30%的资金投资股票基金高风险产品、40%投资储蓄国债、30%用于应急储蓄,这种组合既能满足老年人对收益的追求,又可有效降低风险,让他们不至于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还可以着眼于老年人养老的长期需要,开发长期性固定性的金融理财产品,比如开发以住房养老为目的金融产品,将房屋赋予居住、养老和投资的多重功能,帮助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
三是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金融服务。针对老年人特点,金融服务要更加人性化,让老年人感到方便、快捷、安全。比如金融机构可以专门设立养老金融部门,研究养老基本规律,分析老年客户群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基本特点,探讨如何为老年客户提供最方便、最体贴的服务。同时,一方面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老年金融知识的专业性培训,提高员工专业化服务的能力,对那些老年人不懂的产品要详细说明,尽量避免差错和风险。另一方面,要对老年群体提供耐心周到的培训和咨询服务。这些年来,金融创新力度加大,理财产品种类不断增多,许多老年人对金融产品了解不是很详细,或者看得不太明白,所以,金融机构要对那些需要理财的老年客户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他们降低风险、增加收益的能力。
四是各方面要加大对老年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从政府方面看,由于老年金融这个产业刚起步,前期金融机构的投入基本上是亏损的,这影响了金融机构发展老年金融的积极性,所以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比如税收方面,还有产品的年龄限制方面,可以适当优惠一些,放开一些;从社会方面看,要营造氛围,比如媒体、行业协会等,要多加宣传。很多人说老年人不愿意承担风险,其实他们大部分是愿意承担的,关键要把这个风险提前解释清楚。金融机构自然要承担这个责任,媒体等社会组织也应该多宣传解释;从家庭来看,子女家人要鼓励帮助老年人自己办理金融投资业务,向老年人介绍有关金融知识和产品服务情况,要为老年人了解有关知识创造条件。对老年人自己办理不了但又需要办理的,要尽量提供方便。此外,政府要加大对以投资理财为名义的诈骗活动进行打击的力度,全社会和家庭都帮助加强监督。总之,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推动老年金融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