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活 智慧相伴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日期:2018-10-25
如何减轻照护者日常工作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是科技应用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正在开发一种可以协助养老院和医院照护人员的日常工作照护服务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目前已经实现的功能包括跟随和帮助老人携带东西,老人需要意外情况时报警等功能,可以通过传感器来感知任何位置,把老人带到别的地方,帮助老人出行;可以感知老人的意外,比如摔倒,机器人拥有自动呼叫等功能可以帮助老人,可以还跟倒地的人进行沟通确定受伤状况。目前正在研究清理机器人和供应饮料的机器人,即针对老人喝水较少的问题,供应饮料机器人可以在养老院到处走,提醒需要喝水的老人喝水,并送上水杯……
按照联合国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人口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近1.6亿占总人口的11.4%。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亿,占总人口的17.3%。看数据,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行列”,老龄化的速度也是全世界最快的。调查显示,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0%都被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据,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的比重由13.3%增至16%。如此巨大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让我国较其他国家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再看北京,北京市民政局近日首次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2017)》称,北京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已经成为中度老龄化城市。截止到2017年,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经达到333.3万,纯老家庭人口超52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7.8万人。
面对汹涌而至的老龄化浪潮,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成为整个社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为此有人提出了“智慧养老”的概念。
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围绕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比如可以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自动处置,实现信息科技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更有价值。
在不同的时代,都有科技产品用于养老,如智能轮椅、高级护理床及各种康复设施等。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养老科技产品的专业性、精准性和简便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智慧养老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服务保障。
在我们身边,长寿老人越来越多,根据北京市民政局数据,2012年至2017年,北京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比重从3.3%提高到4.1%。百岁老人由2012年的544人,增长到2017年的833人。2017年北京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15岁,其中男性79.98岁,女性84.41岁。人口寿命的提升,使得老年人从退休到失去和部分失去生活能力、需要他人照料的时间跨度有可能拉长。如果仅从生活独立性角度考量,老年生活可笼统地分为“健康自理”和“虚弱失能”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会涉及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也涉及健康、安全、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只是需求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需要有科技的帮助,目的都是获得和保持独立、健康、有尊严的生活。在这两个阶段,养老科技都有很广的应用场景,经过多年的科研和发展,很多的养老科技产品和服务已经具备较好的可用性,已经得到应用或接近大规模应用。
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刘建兵看来, 智慧养老是一个世界性的创新方向,不存在能否实现的问题。应该关注的是什么时间实现和我国如何在这轮全球性的竞争中率先实现突破,获得竞争优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率先进行了有关智慧养老项目的实践,并获得一定的成效。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就有很多门诊都安装了“远程医疗”网络,服务对象大多是老人。投入使用后有效地提高了服务效率,并减少了护理费用。英国则使用了机器人护士,服务于家庭或社区,不仅可以完成日常护理,还能够与老人互动,为老人提供咨询建议。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将智慧的理念运用到老年公寓的建设中,通过在家具、地板中植入芯片等方式实现老人生活远程监控。“机器外套”是日本一所大学专门为行动困难、肌肉萎缩的老年人设置的,现已被普遍推广。
层出不穷的养老科技产品,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包括老年人的生活。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汹涌浪潮,面对家庭照护能力的不断弱化,科技产品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补偿老年人的生活能力,保证老年人的出行、交往等社会活动,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安全,而且能够极大降低照护人员的压力和强度。可以预见,依靠不断推出的智慧养老科技产品,科技将让老人的生活更美好!未来智慧养老模式将带给更多老年人崭新的生活体验,帮助老年人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