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养老产业渐成形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4-12-26
常州地区早在1985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至2013年末,常州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为74.6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0.4%,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当前,常州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养老产业发展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养老产业逐渐成形。
增加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养老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遇逐年提高,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基本得以实现。社会救济制度逐步完善。
目前,城市“三无”老人人均集中供养标准为1110元/月,农村“五保”老人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为6556元/年、4461元/年。初步构筑了城乡统筹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帮扶利益导向制度构架。老年优惠待遇切实落实。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入政府投资主办的旅游景点和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2013年共发放尊老金7262.4万元,惠及10.9万老年人。
重视平台搭建,多元发展养老服务模式
完善居家养老网络。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涵盖市、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机构及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901个,实现城镇社区全覆盖、农村社区(村)覆盖率80%。彰显社区养老特色。
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医疗、照料、精神慰藉等多样化需求。
重视机构养老质量。一方面,建成多级多层次由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中心。另一方面,通过合资、入股以及公办民营、民建公助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到养老机构设施建设上来。
关注产业发展,逐步搭建养老产业集群
规划引领健康养老发展。前年10月,我市草拟《常州市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健康养老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一街五园”构建产业集群。以光华路老年产品一条街、武进西太湖健康医疗产业园、溧阳天颐谷养老产业园、金坛东方盐湖城养老产业园、新北小黄山养老产业园、天宁丽华地区养老服务产业集群为代表的“一街五园”养老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产业招商搭建对接平台。举办常州市养老产业招商会暨理论研讨会,开全国同类城市养老产业招商先河,加快形成“基本养老全面、高端养老优质、相关业态繁荣”的养老产业平台。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在居家养老服务中,通过与企业联手,提供特色服务,形成品牌效应。如常州市金东方颐养中心、常州鼎武养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百千工程培育人才队伍。2010年,在全省率先采取政府出资、高校(机构)培训的办法,实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百千工程。四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86万元,培训养老机构负责人116名和养老护理员2000余名。
加强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逐步健全组织体系。常州市各级民政部门都成立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做到责任到人。初步健全政策体系。出台《常州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落实推进各项扶持优惠政策。
同步健全考核体系。养老服务产业连续多年被常州市委、市政府列入重点工程(工作)。稳步健全财政投入体系。明确各级财政对养老工作资助项目、资助标准和投入比例。
弘扬孝道文化,坚持城市发展科学定位
目前,常州正在致力推进健康产业发展,争取将常州建成以传统孝道文化为基础,以中医和道文化养生闻名,独具江南湖山特色的休闲养生目的地,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环境。
常州市养老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政策不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难、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