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加速进入养老产业
来源:楚天金报 发布日期:2011-05-18
5日,我省发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全省常住人口达5723.77万,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04106人,占总人口的9.09%,该比例比2000年上升了2.78%。数据表明,我省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
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依据该标准,我省早在1998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我省养老产业现状如何,又面临怎样的机遇?
1 一个非典型样本:下岗工人创办养老院“从1到80”
在武汉市最早创办民营养老机构的一批人中,杨秀阳是其中之一,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曾向她转送过两名孤寡老人。进入养老行业,杨秀阳有些偶然。
40岁那年,杨秀阳下岗失业。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却没有了工作,这让杨秀阳一度很抓狂。好在杨秀英下岗不失志,她决定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一片新天地。
1998年,在当地妇联及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她进入家附近的某国有养老机构打工。这也是她第一次接触养老行业。
十多年前,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在养老院服侍老人难以为大家接受。但杨秀英早出晚归做清洁,做护理,尽职尽责,其表现赢得了老年客户的认可,这为她后来的成功创业打下了基础。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杨秀英的命运。因为服务的养老院需要装修,部分老年客户暂时没有地方安置,身边有人鼓动杨秀英出来创业,自己开办养老院。
当时,民办养老机构极少,公办养老机构很多人“排队都进不去”,杨秀英觉得自己应该试一试。她当时的想法很朴实,很简单——创业收入只要比260元/月的打工工资高一点就行。
1998年10月,杨秀英与一名合伙人开始创业。半年之后,双方不欢而散。随后,杨秀英与另外一名合伙人创业,结果也以分手告结。
2000年6月,杨秀英筹集了1万多元,一个人自主创业,创办了一家能容纳20名老人的养老院。起初,只有1名老年客户入住,半年后,客户便增至15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她过去服务过的老年人,这些老人因为信赖她,便纷纷投奔到她开办的养老院。
2010年1月,已查出乳腺癌的杨秀英没有停歇,相反再次发力,联合亲友投资数十万元,在武昌开办了另一家老年公寓。目前,两家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保持在80人左右的规模。“社会上的老人越来越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非常旺盛。随着人们养老观念的变化,经济条件的改善,养老这个行业还有非常大的前途。”杨秀英昨说。
2 每年新增约30家——民营资本纷纷进入养老市场
杨秀英创办的养老院2003年获得正式批文。据杨秀英介绍,当时武昌区办证的养老机构总共不过4家。而7年后的今天,武昌区办证的各类养老机构近30家,其中绝大部分为民营养老机构。与7年前比,总数新增了六倍。
武昌区养老机构的迅猛增加,是我省养老业全面加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湖北省民政厅官方网站披露的数据显示,“十一五”(2006-2010),湖北省养老服务设施投资总额、公办城市福利机构规划床位、社会办养老机构数量及社区养老服务站分别增长约2.3倍、2.1倍、0.76倍和1780个。我省已初步建立起了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相互衔接、优势互补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我省养老业的全面加速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不无关系。以武汉为例,该市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机构“民办公助”政策:给予新建社会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一次性2000元补贴,已运营的每年每张床位1200元补贴,每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年10000元补贴,等等。
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民营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热情持续升温,特别是对中高收入家庭的中高端护理服务更感兴趣。如中国合众人寿保险公司规划在武汉蔡甸区投资100个亿,兴建5万张床位的“健康谷”超大型养老社区;侨亚置业公司在藏龙岛规划投入2亿元,建设中华孝庄老年公寓。“目前我省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注册在案的有220家,这个数字以每年近30家的速度在刷新。”湖北省民政厅在其官方网站上披露。
民营资本加速进入养老市场的同时,我省公办养老机构近年来也有扩容。“十一五”期间,我省总规划投入近10亿元,新、改、扩建公办城市社会福利机构100多个,使县级以上城市基本都拥有一所集养护、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办城市福利机构。
3 老龄化进程加速——千亿产业“钱景”可期
目前,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根据规划,我省“十二五”养老服务将形成“9073”(90%的老人实现家庭自助养老、7%的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我省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后叶学平分析说,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一对夫妻供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年轻人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往往无暇顾及老人,加上部分老人不想增加子女负担,这些都决定了社会养老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分析说,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也是以人为本的一种表现。老年人不再工作却要消耗资本,对家庭和社会似乎是一种负担。但换个角度讲,老年人市场潜力巨大,若认真培育,仅我省就可形成上千亿元的养老产业,这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老年人虽然是‘夕阳红’,但养老产业却是一个朝阳产业。”秦尊文说,老年人作为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潜在需求很多。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有心人可从中发掘无限商机。比如,针对老人普遍不喜欢花哨的特点,可开发老年人服装;针对老年人吃饭不喜欢太硬,普遍喜欢低脂肪低糖食品的特点,可开老年人餐馆;针对老人体弱多病的特点,可针对性开老年人专用品商店,等等。
此外,老年人还有学习、理财、旅游、婚介、健身、娱乐(许多社区老人目前主要靠打麻将消磨时光)、心理咨询等多方面的潜在需求。“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很多老人的消费能力比年轻人还强。养老产业‘钱景’广阔,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就一定能从中掘得真金。”秦尊文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