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额年金保险能否成为市场新贵?
来源:中国保险报 发布日期:2011-06-28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酝酿与筹备后,变额年金保险试点工作终于在近期破冰,而国内首款变额年金保险产品也随之应声落地,抢滩登陆年金市场。变额年金作为一种创新型投资类险种,在欧美保险市场已流行了半个多世纪,但这一“舶来品”能否在中国本土市场上生根发芽,为中国消费者认可与接受,还有待进一步考察论证。
国外变额年金发展及特点分析
变额年金保险作为一种年金化支付产品,属于养老保险类目。其最初的创生是由美国教师保险和年金协会(TIAA)于1952年设计,并由该协会建立的基金组织——大学退休证券基金(CREF)专门提供给大学教员,以作为退休金计划的一部分。相对于传统的定额年金和递增年金产品,变额年金的创新之举在于将年金给付与资本市场收益率相关联,使给付期间较长的年金类产品能够持续对抗由通胀带来的购买力下降的不利影响,为退休人员提供充分的现金流保障。
在选择购买传统年金产品时,基于产品设计的各种精算假设,投保人在购买之初所有未来给付现金流都是预先确定了的,一切利率风险和投资风险都由保险公司承担。两相比较,变额年金保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未来年金给付完全与其个人投资账户内的投资收益挂钩,保险公司除每年收取一定比例费用外,全部投资收益以年金形式返还给被保险人。因此投保人必须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和利率风险。也就是说,投保人以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换取了应对通胀的能力。
在变额年金发展初期,其产品形态相对简单,并不承担任何最低保证,由此也可以预见,资本市场的巨大波动性使最初的变额年金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试想在证券市场下跌周期中,变额年金的收益率为负,不但不能对抗通胀,还使投保人本金蒙受损失。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保险公司开始逐渐在变额年金中加入了最低保证条款,诸如最低身故利益保证、最低年金给付保证、最低累计利益保证或最低退保利益保证等,使变额年金产品兼具了投资和保本的双重特性。
确立了基本形态后,变额年金开始在欧美市场上受到热捧,并逐渐占据了年金产品的半壁江山,而年金产品又渐渐成为了寿险市场中的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变额年金在国外大受欢迎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它延续了传统年金产品递延税收的功能。相较于其他理财产品,购买变额年金可将一部分个人所得税递延到n期之后,这一税收优惠大大激发了市场对变额年金产品的需求。
变额年金登陆国内的市场定位
从发展历史来看,变额年金在国外曾作为传统年金替代产品进而推向市场,相比之下我国变额年金似乎更多地以投资型险种的定位登陆寿险市场,而其年金化支付方式只是作为一种附加特性,填补了投资型险种在这一功能上的空白。既然作为投资型险种面世,我们不妨先来谈谈变额年金保险与世面上几大现有投资型险种的区别,进而探讨其是否能在消费者中打开局面。
万能险作为投资型险种中最为保守的一员,虽然有着与变额年金类似的“保本收益”特性,但其资产配比限制了收益率向上的空间,并且由保险公司决定的结算利率也使收益率不能直接挂钩资本市场,使其最多成为一种现金管理工具,在对抗通胀方面并没有太大作为。相比之下,变额年金保险可以更灵活地配置资产,增加了“最低保证”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失去分享资产价格上涨的机会。因此,对于那些对投资账户收益有一定要求但又想获得最低限度保障的投保人来说,变额年金或许可以成为更符合需求的一项选择。
再来看市面上各式各样的分红险,虽然已逐渐成为投资型险种中最为主流的产品,但却是形态最为复杂、隐含问题最多的一个险种。分红型保险产品受到普遍欢迎的原因之一,在于它既满足了投保人“保本”的需求,又提供了一定的收益增长空间。然而分红险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收益来自于各保险公司当年的“三差”损益,分红比例也由保险公司自行确定,收益来源并不公开透明;同时相较投资于公开资本市场,仅参与一家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使投保人面临的风险相对集中,并不符合风险分散的投资原则。而变额年金产品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分红险的这两个弊端:首先,变额年金保险要求投资账户价格定期公布,以方便被保险人查询,因此投资账户透明度很高;其次,变额保险投资于资本市场,并采用固定乘数平衡模式或内部组合对冲模式来分散风险,在达到最低保证要求的同时追求合理的收益率。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已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投连险产品。根据保监会相关人士的解说,可以把变额年金保险简单理解为投资连结险、最低保证以及年金化支付的组合。由此可以看出,变额年金在形态上与投资连结险最为接近,保险公司除提取相关费用外,将绝大部分投资收益留存于被保险人的投资账户中,因此是一种投资关联性极强的险种。然而熟悉或购买过投连险的朋友们都知道,除了在上市之初红火了一把之外,投连险已渐渐退出了主流产品行列,许多保险公司也都纷纷停售了旗下投连险产品。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市场下跌过程中,投连险抗风险能力差,除少量的身故保障外,基本上已成为了一款纯投资型产品,丧失了保险产品应有的保障功能。
那么加入了最低保证的“升级版投连险”是否能挽回投保人的心呢?笔者认为,这将取决于变额年金是否能突显其保险保障功能。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变额年金健康发展的动力在于其坚持主攻养老金保险市场,以对抗通胀、年金给付的特性吸引退休后有养老金补充需求的投保人群体,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变额年金产品设计上的独特优势,进而为市场认可且长盛不衰。我们要吸取投连险在国内市场“昙花一现”的经验教训,不能过分强调变额年金的“投资”特性而弱化了其设计之初作为补充养老需求的“保障”功能;亦不能企图靠挖基金理财账户的“墙角”而迅速做大市场,应慢慢培育以保障需求为主的保险客户群体。
变额年金面临的挑战
虽然作为一种创新险种登陆国内市场,但不难发现,变额年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基本照搬了国外的产品设计,真正自主研发的创新之处寥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无疑可以帮助国内保险市场迅速成长,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为适应国外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变额年金是否也同样适用于国内投保人?还远未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是否能支持变额年金的健康发展?国内相应的风险管控技术是否到位?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从保险需求与供给两个角度探究变额年金在我国这一新兴市场上将面临的挑战。
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挂钩资产价格的变额年金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抵御通胀的保险需求,这里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虽然在近年保监会已放宽了险资投资渠道,但相对于国外成熟金融市场,我国可投资的资产种类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类似于国外直接挂钩物价指数的投资品更是空白。因此,要避免变额年金产品重蹈投连险之覆辙,投资收益不随国内资本市场大起大落,并完成对抗通胀、稳健收益这一投资目标,难度不可小觑。同时,国内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迟迟不启动,似乎令市场对各种养老保险产品都提不起兴趣,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变额年金保险。这是国内外养老保险需求存在巨大落差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期待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能早日出台,并相信这将从根本上激发出市场对年金类产品的巨大需求潜力。
从保险市场供给方面考察,就目前来看,国内几大寿险巨头对参与变额年金试点的热情不高,倒是一些外资中小型保险公司纷纷提交了变额年金产品计划书待保监会审批。分析中资保险公司持观望态度的原因,我们发现,不同于以往不承担任何投资风险的投连险,变额年金产品包含最低保证条款,大大增加了对保险公司应对投资风险能力的要求,国内寿险公司在这一方面还显得经验不足;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相应的对冲机制(包括期权市场、指数期货等)的缺失,更使开展风险管控变得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