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医养结合,社会化养老新探索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日期:2011-08-17
不久前,青岛市人社局下发了《关于对老年参保患者试行医疗专护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医养结合专护病房设在二级或三级医院。作为试点,市南区人民医院目前已将老年病科、老年护理中心改为医养专护病房。
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医养结合怎样运行呢?
14位老人住上医养专护病房
已经住院两年多的赵新钢大爷,当初因为脑出血在市立医院做了手术,然后转到市南区人民医院。今年已经79岁的赵大爷,手术后除了肺部感染外,还 伴有脑梗塞后遗症,以及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基础老年病。“刚来的时候病情不是很稳定,需要气管插管,又给他做了个膀胱造瘘,整个费用都是按照正常的住院 治疗结算的。”市南区人民医院医养专护病房主任管春燕告诉记者,现在赵大爷的病情已经稳定,刚好又符合医养结合新政策,所以以后赵大爷可以安心在这养老 了。
从赵大爷的经历看,医养结合最大的亮点在于:患病老人花同样的钱,除了住院治疗之外,还将享受日常生活护理: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医养专护病 房护士们的工作除了正常的医疗护理,还要负责照料该病房所有病患的饮食起居。“一到两个小时就要给老人们翻一次身并拍背,对于得了褥疮的老人,更要经常翻 身检查伤口,有的老人没法正常排便我们就用手抠。”正在给有结肠造瘘的病人清理粪袋的护士董丹丹解释说。
据了解,医养专护病房主要针对那些需要进行引流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的需要在医院里长期治疗的重症老年患者,或者是瘫痪在床、不能自理需要长 期住院治疗的老人。护士长王丽介绍说,前期筹备过程中,医院就已经着手对她们进行了定向培训,现在每天早会时,也会对护士们进行专业的生活护理常识的培 训,例如如何进行会阴清洗、如何与无法说话的老人沟通等,都是护士们需要掌握的技巧。
据悉,从7月底青岛市正式确定医养结合专护病房试点以来,市南区人民医院在该病房共设置了28张床位,截止到目前已经收治了14名病号。下一步,青岛市人社局还将另选几家医疗机构做调研,然后根据试点的情况,适当扩大专护病房数量、增加床位。
准入有条件,收费比养老院低
“有医保基金给定额补助,接受正常收费的住院治疗的同时,还能享受超低收费的生活护理,大家都想住进来。但是我们不能全收,一方面刚试点床位有限,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入住有详细的准入条件。”市南区人民医院院长宋培铎说。
根据规定,纳入医疗专护管理的老年参保患者,是指退休参保人员和城镇老年居民。其必须符合住院条件,且病情较重、需要长期进行医疗护理,单次住院时间预计一般不少于60天的。而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该院又将医养专护病房的接诊条件详细分解为28条。
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老年参保患者试行医疗专护管理是在现有医保管理服务基础上,减轻老年患者医疗负担、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重要举措。该政策酝酿之初,就是以降低百姓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养老基金使用效益作为大前提的。
宋院长介绍,定点医院资质不低于二级医疗机构。在医疗专护治疗期间,医院对病人使用的药品和治疗方案首先以医保范围内的为主,而且医保基金还会 拨给每位患者每天120元的补助。因此,病情稳定住院后花费并不多,除了18元的床位费,只要患者用药不超出医保报销范围,基本上就不用自己掏腰包付医疗 费了。至于大家担心的生活护理费用,该医院则是按照一级护理费收取,每人每天仅为6元,换药费也不过10元。
目前,即使是青岛规模最大的医养相结合的圣德老年护理院,也有着6人间540元/床到单间1980元/床的不同收费标准。因此,医养结合试点的推广,实实在在帮助老人们减轻了很多负担。
医养结合实现“三效合一”
据统计,青岛的空巢老人占比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是49.3%。多数老人养老要么跟着孩子过,要么就选择养老院。老人住在养老院,只能享受到日 常生活护理,一旦患病,养老院无法提供相应的医疗救助,轻则延误治疗最佳时机,若碰到突发心脏病、脑溢血等“老年杀手”,耽误一个小时就有可能导致病人死 亡。如果住在家里,日常护理和医疗条件更是跟不上。
所以,现阶段在我国,养老和医疗是分开的,而由此又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医养结合”新型医疗护理模式的出现,可谓是“对症下药”,实现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
其次,青岛这次试点医养结合采取了医保基金日包干结算,而且要求纳入医疗专护管理的老年参保患者必须是退休参保人员或者城镇老年居民,都是基于医保制度上的医养结合探索,可进一步提高医保管理绩效、拓宽社会保障功能。
此外,由于统筹了医疗与养老、医保与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不但可以实现部分医疗机构闲置资源的再利用,更重要的是使医院具备了养老院的功能,履行起社会化养老的职能,同时降低了社会化养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