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真商机”VS“伪商机”
来源:中国经济报 发布日期:2011-11-21
中国的老龄化浪潮已如潮水般逼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中国13.4亿的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3.26%。此外,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尽管进入老龄化为社会经济带来了长期挑战,但换个角度来看,颇具活力的“银发产业”也正在创造着新的经济机会。目前,50岁以上的消费群体是一股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这种力量将会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形成一个庞大的老龄消费市场。不过,从产业角度来看,上万亿元的老龄市场消费规模,只有真正得到释放,其所带动的生产、消费、雇佣形成良性循环时,才能形成消费流,产生商业价值。
目前国内多数企业主要精力仍是为年轻人设计和宣传产品,但随着一代代人逐渐步入老年,企业需要根据他们的变化制定产品和营销策略。实际上,老龄群体是个消费需求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群,它涵盖了包括养老机构、保健养生、旅游文娱、玩具食品等诸多领域的商业机会。
“银元”是此前《经济学人》根据西方已经显现的“银发经济”发明的词汇,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构建起较为成熟的老龄产业。现在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考题是,能否掌握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占据这一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迎来中国处处“银元”的商业发展期?
从产业角度来看,上万亿元的老龄市场消费规模只有真正得到释放,其所带动的生产、消费、雇佣形成良性循环时,才能形成消费流,产生商业价值。而在成熟之前,中国的“银元”经济更多的还是以“伪商机”的形态呈现。
商机伴生而来
未来40年的中国人口变化情况中,最值得关注并且对未来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年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趋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总人口为13.4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26%,65岁及以上人口也已经达到8.87%。
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平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尽管不是老龄化程度最重的国家,但将长期是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测算,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增长超过了总人口的增长速度,2030年以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2030年到2050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
中国社会跑步进入老龄化,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需求也将呈现跳跃式增长。虽然与中青年相比,老年人的收入不高,但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内需的拉动,退休者有固定收入,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可想而知。
眼下,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开始迎接“银发经济”的到来,而且老龄人的消费能力与年轻人已没有明显的区别。如在美国,生于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其中年纪最大的已满65岁,这一代人控制着美国50%的消费者开支,一年总额超过20亿美元。日本则走得更远,上世纪60年代中期推动日本经济腾飞的主力“团块世代”(指日本在1947年到1949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即二战后出现的第一次婴儿潮人口)已然退休,有望为日本带来15.3万亿日元的经济效应。
在中国,一个越来越大的老龄市场正亟待开发。业内一致预期,目前我国仅7000亿元产值的银发产业,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加速驶入快车道,迈向万亿规模。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也将释放出数目庞大的老年产品和服务需求。此外,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也将趋向老龄化,这意味着某些产业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应该将目标市场定位在中老年群体上。
事实上,“银发经济”是一条巨大的经济链。老年人从物质到精神消费的需求将构成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老龄产业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据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的划分,老龄产业涵盖了从养老服务业、老年卫生保健业、老年日常生活用品业,到老年文化娱乐业、老年金融保险业、老年教育产业等十个门类。
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2011年,我国将有650万个床位空缺。另外,目前全国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按照国际上5:1的护工需求量,缺口近1000万人。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表示,这些都将给企业投资提供良好的机遇。
真商机VS伪商机
硬币的另一面,与旺盛的市场需求和老年人的消费愿望相比,却有接近9成的老年人对现有的老年消费品并不满意,此外,有超过7成的老年人难以买到称心合适的产品或服务。
老龄市场产业链上的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商家的行动也显得比较滞后。在一些企业的眼中,老年人都有抑制消费的心理。一位经营老年服装生意的企业主表示,“赚老年人的钱很难,老龄产品和服务获利微薄。”
“厂家不想做,商家不愿卖,顾客无处买”,这确实是当前中老年服饰市场的写照。事实上,目前除了“发展历史最长”但至今仍鱼龙混杂、难以分辨的老年保健品之外,旅游、娱乐、教育等老龄群体所需的产品和服务,都面临着市场单一甚至匮乏的窘境。
就老年消费市场的开发局面来看,中国目前的老龄产业尚处于“水已到,渠未成”的状况。
“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中国老龄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有效消费水平低以及市场环境不完善等来自老年群体的原因,眼下中国老龄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来源渠道少,市场开发研究不足等问题都十分突出。
政策不明朗,政府、社会、市场分工不明确;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缺失,发展无序化;专业人才队伍薄弱,产业发展内力支撑不足;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产品标准化和服务规范化明显滞后等,均被该协会列为我国发展老龄产业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困难。
“好像大家都看到了无际的蓝海,但是不知从哪里下水,也不知该驶向哪里,港湾在哪里。”已在中国开展银发产业运作、来自日本的养老产业专家鞠川阳子认为,中国目前的老龄企业大都不肯认真调研和分析市场,存在侥幸心理,所以投资失败的例子不少,而这些失败的例子也使得想进入的投资商驻足观望,相应产业的启动就慢。
老龄产业属于朝阳产业,除了来自国内行业间的竞争压力之外,国外的老龄产品制造和服务企业也已开始关注并依靠先进的理念或技术登陆中国这个庞大的潜在市场。可以想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强,国外品牌向中国市场的开拓,会激化国内老龄消费市场的竞争。如果本土企业不从现在开始未雨绸缪,届时恐怕会面临将巨大蛋糕拱手让人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