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产业前沿 --> 阅读
加快建立健全中国特色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中国长期照护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发言摘要

 发布日期:2011-11-24


  编者按:

  11月4日,“中国长期照护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在京召开,来自于相关方面的代表,从长期照护的社会需求、服务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建设、体系运行模式的选择等方面,为我国护理保险和护理服务的发展出谋献策,提出应当加快建立健全中国特色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形成《关于中国长期照护发展战略的六项共识》。本次论坛由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中国保监会主办,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老龄产业金融涉老服务发展委员会承办。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

  长期照护领域

  保险业大有可为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国家战略任务,而且是一项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战略任务。从当今世界来看,有四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即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对长期照护的依赖性不可逆转、长期照护的制度化不可逆转、责任分担和风险分散不可逆转。

  应当以积极的心态、合理的方案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德国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首创国,护理保险制度也率先创立。120多年来,在德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同时,其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仍然平稳运行,这说明人类可以解决好自己的老龄化问题。在设计中国应对老龄化方案的时候,应当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家庭、政府、社会、市场的结合;二是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保障的结合;三是以居家为主,以社区为依托。

  当前,保险业在国民经济或者整个社会中地位上升的空间还很大,在国家灾害防范和风险管理当中扮演的角色还应当更加重要。在中国,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不是竞争关系,应当共同发展,都是具有巨大前景的事业。参与长期照护能够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作出贡献,有助于改善保险业的形象,提升保险业的品质。长期照护是一个巨大的新兴业务领域,商业保险也应当大有作为。有风险就是有保险,无风险无保险,既然有这么多老年人需要保障,他们的风险就是值得保险行业重视的业务领域。

  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梁涛:

  积极创新发展商业护理保险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护理保险虽然有了较快增长,但起步晚,总体规模仍然较小,与迫切的社会护理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护理保险相比,保障作用远未充分发挥。下一步,应当继续学习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不断完善商业护理保险的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同时积极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为护理保险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护理保险产品,保险责任大多仅限于给付一定数额的保险金作为护理费。保险公司应做好护理服务的基础性研究,探索将护理保险与护理服务相结合,开发保障内容齐全的保险产品,切实满足护理保障需求。同时,在护理保障体系建设中,商业保险应当继续发挥行业优势,加强与各地政府的合作,积极参与发达地区社会护理保险试点的经办管理,促进护理保险制度运行的“服务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好”。

  护理保险是一种具备社会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应当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落实诸如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发展护理保险。同时,护理产业本身投资大、盈利低、资本回收期长,而包括护理保险在内的寿险产品均为长期性产品,缴费期长,积聚的保险资金规模大,长期资产配置需求强烈,适宜投向医院、老年护理院等不动产或者经营老龄事业项目。应当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给予护理保险相应的投资政策,在有效监管的条件下,允许保险资金进入护理产业领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护理服务,促进护理保险更好地发展。

  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主任党俊武:

  制度空白倒逼

  长期照护商业保险先行

  应对失能老年人大幅度增长,必须加快发展长期照护商业保险。从1999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超前于制度准备,失能风险没有制度安排。我国没有长期照护社会保险制度,而长期照护的社会救助基本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失能化,可能会是倒逼长期照护商业保险先行的强劲动力。

  发展长期照护商业保险,除了国家从战略规划、制度安排、政策措施上有所作为以外,保险业首先应当加大宣传,在全社会树立公民老年期的失能风险意识,并逐步调整发展战略,回归保险的保障功能定位。

  同时,在人口老龄化的条件下发展长期照护商业保险,在发展理念上应当树立“打组合拳”的战略,设计组合型的保险产品,把保障失能风险、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险金的增值结合起来;在发展方向上应当实施长期照护保险与服务双轮驱动的战略,既要保障保险金给付,也要发展居家型照护服务和住养型照护服务;在运作方式上应该实现长期照护保险与服务进社区战略,就是说保险必须进社区,把保险和服务两个结合起来。

  在社会保险还没有进行运作的情况下,商业保险应当是未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战略性举措。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商业保险包括长期照护商业保险在内的整个商业保险会有很大的发展。如果保险业界能够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做出战略性调整,并进行创新,未来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苏国:

  鼓励商业保险开展相关业务

  人口老龄化通常都会带来长期照照护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是人口老龄化最多的国家,也是失能和半失能人口最严重的国家,达到全国总人口的3%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预期寿命的延伸,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还将持续增长。积极发展长期照护服务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为支撑的养老体系的重要内容。

  发展长期照护服务,是涉及政府、社会和市场多方的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当前的重点是理清政府、家庭、个人和社会在发展长期照护服务中的责任和定位,统筹考虑长期照护服务与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居家照护和社区照护的关系。从长远上来看,应当积极探索将各类长期照护服务纳入国家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和探索建立多渠道的长期照护服务的服务机制。特别要借助市场力量,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研究和开发长期照护服务保险的相关业务。

  “十二五”时期,在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对长期照护服务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发改委将抓紧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积极通过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同时,从规范准入与退出机制着手,扩大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长期照护服务供给市场,努力提高长期照护服务的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苏国:

  鼓励商业保险开展相关业务

  人口老龄化通常都会带来长期照照护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是人口老龄化最多的国家,也是失能和半失能人口最严重的国家,达到全国总人口的3%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预期寿命的延伸,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还将持续增长。积极发展长期照护服务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为支撑的养老体系的重要内容。

  发展长期照护服务,是涉及政府、社会和市场多方的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当前的重点是理清政府、家庭、个人和社会在发展长期照护服务中的责任和定位,统筹考虑长期照护服务与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居家照护和社区照护的关系。从长远上来看,应当积极探索将各类长期照护服务纳入国家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和探索建立多渠道的长期照护服务的服务机制。特别要借助市场力量,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研究和开发长期照护服务保险的相关业务。

  “十二五”时期,在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对长期照护服务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发改委将抓紧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积极通过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同时,从规范准入与退出机制着手,扩大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长期照护服务供给市场,努力提高长期照护服务的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中再寿险承保部董向兵:

  长期护理保险

  需多项风险管理措施

  目前保险行业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存在着三个顾虑。

  一是担心这个市场真正的需求有多大?从国外来看,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老龄化非常重要的手段,如果考虑到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加上特有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未来三五年的时间内,将会影响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

  二是在基础数据方面。长期护理保险的开发,需要考虑长期护理状态的发生率、离开长期护理状态持续的存活时期,以及护理保险费用情况,哪些机构和哪些人能够提供服务等等。

  三是后期的理赔,以及理赔如何操作的问题。无论是痴呆的认知障碍,还有自主生活能力丧失,目前都缺乏一个客观的、可操作性的标准,而且理赔经验非常少,这样就会给理赔带来一定困难。

  客观来讲,发展长期护理保险需要很多风险管理措施,完全消除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的顾虑也不太可能。中再寿险在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过程中,首先,完善了产品的条款内容,用比较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条款;其次,收集准确的医疗信息,将相对客观的疾病和病理作为判断指标;最后,在必要情况下发挥鉴定机构的专业职能,选择公信力比较高的鉴定机构协助进行标准判断。与此同时,中再寿险还向直保公司提供了国外老龄化趋势、国外核保理赔操作,以及产品形态、销售渠道、定价等一整套的服务,希望由此来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人保健康副总裁冯祥英:

  起步阶段需要政策支持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护理保险无论是产品的丰富性、还是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都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需求的需要。为了有效缓解老龄社会带来的严峻问题,国家应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而加快护理保险的发展。

  建议有关部门确定由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共同承担护理保险的老年康复战略,在积极推进社会护理保险的同时,大力发展商业护理保险,构筑起由社会护理保险和商业护理保险共同承担护理保障体系。

  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商业护理保险的优先发展。比如,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护理保险给予所得税免费、对个人购买护理保险的保险费免征所得税、对企业为员工购买护理保险的保险费允许税前列支等。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鼓励护理服务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定相关的管理配套政策和税收措施,吸收包括保险在内的社会基本投入到护理服务行业。同时采取多种扶持政策,鼓励建立社区护理服务、居家护理服务等灵活多样的护理服务模式,有效支撑护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建议监管部门出台政策鼓励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创新,对创新的护理服务产品给予相应的保护期,以推动开发多样化的护理保险产品,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更好地发挥商业护理保险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

  加强制度配合

  构建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改革发展遇到了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养老床位数量总体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布局不合理,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民间投资活力不足,投资规模有限等。

  应该继续加强制度上的配合,构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长期照护服务不仅需要自身建设的加强,而且需要与相关制度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有效合力,构成有协作的服务体系。民政部将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基本构建起长期照护服务发展的制度框架,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和国家发改委、全国老龄办联合编制出台《2011-2015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目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审定,有望于近期颁布实施。二是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出台《关于扶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指导性意见》,对民办养老机构逐步建立起一个包含融资、资金扶持、土地供给等多项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体系。三是推进老年福利政策发展,推动建立省级层面80岁以上高龄补贴政策,建立普通养老补贴政策。四是完善养老建筑设施等基础性的标准,建设以基本规范为基础,以核心工作标准为支撑的养老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提高养老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荆涛:

  美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值得借鉴

  美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开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属于出现较晚的险种,现在已经成为美国健康保险市场最欢迎的险种。其特点是保障范围全面、利益多样,重视居家护理和社区护理,重视对护理服务等级的划分,重视事务性的给付方式,保单灵活性、多样化,享受充分税收优惠,并且是以团体的方式进行销售。但也有两个缺点:比较容易出现道德风险、费用比较高。

  根据美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缺点,我国首先应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建议引入“管理式医疗”模式,其关键是保险公司直接参与对护理服务体系的管理,在管理中可以控制护理费用的增长。

  其次是直接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就是实物的支付方式。实际费用补偿型保单比较复杂,定额给付型保单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实物的支付方式是比较好的理赔方式,可以比较好地避免道德风险,而且使被保险人享受到充分的护理服务。

  第三就是适应社会需求,完善保单条款的设计。调查显示,经济问题依旧是消费者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的最大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采取更加灵活的销售和缴费方式,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制定不同类型的保单,并大力发展企业团体长期护理保险。

  与此同时,加强中青年人的风险意识,完善护理机构及护理人员队伍,大力发展家庭健康护理和社区健康护理,以及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政策,都是大力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李晓林:

  建立护理保障体系

  需要利用市场机制

  对于护理保障体系来说,由于医护资源的稀缺和需求的无限,一直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护理比起基本生存(包括医疗)来说,还是相对高水平的福利。只有依赖市场机制,才可以既不影响社会公平,有效地逐步提高护理水平,直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又不会造成新的社会分配不公和福利资源的滥用,并有效降低社会总体护理成本。目前应该依赖的是商业保险,向商业保险来寻求答案,把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开发真正意义上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充分发挥保险的分散风险、社会管理职能。

  研究一个保险险种的价值,要考虑其价值循环,包括服务价值、经营价值和社会价值。从服务价值来看,长期护理保险解决了个人护理成本不确定的问题;从经营价值来看,保险公司可以产品定价、资金运用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创造利润;从社会价值来看,长期护理保险不仅是护理支出风险的分摊机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能够塑造稳定的收支预期,降低社会整体的成本。三种价值在循环的过程中,如果价值是增长的,这个险种运行就有可能长期健康地运行下去,如果是衰减的,就不可能长久。为了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价值、经营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进入良性循环,国家有必要在这个领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税收优惠。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军程:

  加快护理保障制度的建设

  在OECD国家中,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挪威长期护理的费用占GDP比重达到了2.8%,中国目前全部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在5.2%左右,而且未来护理费用的增长将极大提高卫生总费用,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护理保障制度,但中国目前还没有,医疗保障也没有涵盖护理费用。应加快护理保障制度的建设,以应对未来老年人沉重的护理经济负担。在没有建立护理保障之前,可以调整医疗保障制度,增加保障内容,涵盖一些护理项目,来减轻一些老年人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应着手重点加强长期护理照顾的制度性建设。对生活不能自理和行动不便老年人的长期护理照顾工作,需要有一个制度性的安排,来体现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护理任务重心要下沉,由以医院护理为主转向以护理院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为主的方向来发展;应加强社区层面的护理队伍培养、加强护理内容、护理操作规范及流程的制度性建设,适应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 关于中国长期照护发展战略的六项共识》

  一、全体公民老年期的失能风险是老龄社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攸关所有公民和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康,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中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长期照护服务压力最大的国家。失能老年人口的大幅增长,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给长期照护服务事业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

  三、应对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长的挑战,必须首先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提高全体公民的健康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口失能发生率。

  四、建设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战略规划、制度安排、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努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家庭、个人共同行动,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长期照护服务发展之路。

  五、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可持续运行的核心是服务费用收支的长期均衡,必须积极行动,加快建立由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分担,保险、救助、福利津贴相结合,充足、稳健、可持续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探索建立长期照护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推动长期照护商业保险先行先试。

  六、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根本任务是为失能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的照护服务,必须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全方位动员和整合包括商业保险等市场机制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从整体上快速提升长期照护服务的供给能力。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十年磨一剑 助…
 上海及长三角军休干部医养融合、智慧养老…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生态康养产业规划服务工…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文艺和体育工作委员会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一行赴…
 第二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