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加剧养老地产蹒跚起步
来源:北京参考 发布日期:2012-11-26
伴随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养老问题也变得愈发沉重。近日,有统计报告称,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此情此景下,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并真正幸福?是坚持居家,入住养老院,还是购置养老地产?
银发潮撬动的朝阳产业
10月18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数据,未来20年是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由目前的13.7%上升到2053年的34.8%。
面对“银发潮”的袭来,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谁也不能逃避。
亭廊幽园、碧水游鱼,白发老人于湖畔静坐,谈天说地追忆时光……已经年过古稀的张阿姨,与记者聊起“养老”生活,便敞开了自己“尘封”的话匣子。
“上个世纪就过来住,现在早就把这儿当成家了。”张阿姨是地道的北京人,岁数大了,就在儿女陪同下,在京郊的太申祥和山庄“安家”了。“环境自然没得说,花鸟鱼虫的,看着挺舒服,还认识了几个好姐妹。”张阿姨兴奋之余,又叹了口气道,“孩子们很孝顺,但要能多抽空来看看,我这‘养老’,就彻底知足了。”
如今,伴随老年群体对“以房养老”的逐渐热衷,一批“养老地产”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以北京为例,较有名气的“养老地产”项目,爱慕家、寿山福海、太申祥和山庄持有经营;出售、出租的有曜阳国际、北京太阳城和将府庄园;东方太阳城和万科幸福汇,也已进入到销售状态。
而“嗅觉灵敏“的诸多房企,也似乎在这“夕阳红”里,看到了难得的商机。近年来,包括万科、保利、绿地、复地、富力等龙头房企,已陆续下水尝试“养老+地产“的模式,推出养老地产发展计划。更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25%的品牌房企进入,或已宣布进入养老地产行业”。夕阳”经济“,已现“朝阳”产业势头。
鱼龙混杂 曲折中前行
引得房企大举杀入,诸方关注的养老地产,真能担起老龄化时代的“养老重任”吗?调查中记者却发现,尽管各界几乎一致看好养老地产前景,但目前后者仍处于鱼龙混杂的起步阶段,有效盈利模式、政策支持、人文关怀等多方面,还有待探索与加强。
“酒店式的老年公寓,我们目前还没开始运作。”在听到要购买养老地产后,来自万科幸福汇的一位销售员表示,为父母养老买房,可先考虑社区在售的普通住宅,品质也都不错,很适合老年人居住。而与之不同,在太申祥和山庄,记者则被告知客满,无房出租或出售。
去年底,万科总裁郁亮表示,万科有做养老地产的想法,但目前主要在做一些试点和前期准备,具体模式等各方面还有待观察。
保利地产副总经理胡在新则表示,养老地产是一个颇具潜力的市场,但相比国外日趋完善的养老地产体系,国内明显还处于摸索阶段,体系真正运转起来,很不容易。
在业内人士眼中,禁锢养老地产的瓶颈,土地就是其中之一。中国房地产协会老年住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朱文俊指出,养老地产用地性质一直没明确规定,房企要通过正常招拍挂获取土地,可投资回报周期却长达7至10年,投资高、回报低也让很多房企望而却步;而已迈入养老地产门槛的,却又陷入“炒噱头“争议。
据了解,在已规划开工的多个项目中,只配建一两栋养老住宅,甚至纯粹以养老住宅名义,销售一般楼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人文关怀不可或缺
在多重困难在前,看似美好的养老地产,真的只是镜花水月?在购房者眼中,目前国内“养老地产”亟待提高的,却是“人文关怀”环节。
来自《参考消息·北京参考》与新浪乐居对8062名网友所做的联合调查显示,34.7%的网友认为,目前的养老地产难以找到家的感觉,此种情况亟待解决。而“服务水平差”、“费用太高”两项,则以30.2%、25.2%的占比,分列二、三项。
或买,或租,一套好房,告别喧嚣浮躁,惟能颐养天年,看似轻松却颇不容易。采访结束,一位老人蹒跚而行进入到记者视线,夕阳映照下他的背影被拉得很长。而在他前方,中国式的养老地产,也有很长、很曲折的道路要走。
它山之石
日本:兴建社区老年服务站
日本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预计2055年,每2.5个日本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日本老年居住和服务设施分类详细,养老模式也逐渐从医院和机构养老向家庭养老过渡。相关居住建筑包括各层次的老人之家、租赁式老人住宅及银发住宅等,服务设施则围绕社区设置,如日托中心、短期入住设施、小规模多功能服务站、在宅介护支援中心、咨询中心等。
台湾:多元化的老年公寓
台湾的养老设施依据经营主体不同,形成公办公营、公办民营和私立民营等多元化经营形式,面向老年人市场提供敬老院、养生文化村等多种居住建筑类型。其中,一种是城区综合体形式的老年公寓。这类老年公寓主要面向中高收入的老年群体,多为高层建筑,一栋建筑中既有独立、半独立的老年人居住单间或套房,又配有全面的公共服务,如馆内门诊、棋牌、表演、美发等。
香港:政府投资民间运营
在香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角色更像是“投资者”,民间机构承担了约90%的养老服务。早在2000年,香港社会福利署就推行了“安老服务统一评估机制”,评估老人在护理方面的需要,并编配合适的长期护理服务。而该署资助的非政府机构中,老人服务是除康复及医务社会服务外占比例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