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新增养老床位2.5万张
来源:新民晚报 发布日期:2013-10-10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有限、医疗及养老保障筹资水平低等,已成为我国老龄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
由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研究人员共同负责的“我国老龄领域社会问题静态预测研究”今天出笼。报告称,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老年人医疗、照料、精神等需求日益增大。然而囿于认识不到位、规划不到位以及投入不到位,老无所养、老无所医问题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全国老龄领域面临31类问题
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龄化即呈现出超速、超重发展的态势。2012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1.94亿人,占总人口的14.3%,80岁以上老人2200余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3600万人,空巢老人0.99亿人,失独家庭超过100万户,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约有2300万人。同时,老龄人口地域、城乡分布不均衡。2010年,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比重为7.35%,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为6.30%,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我国老龄化呈由东向西梯次分布特征,最早进入老龄化的上海和最迟进入老龄化的宁夏时间差达33年。
课题组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整理出我国老龄领域面临的31类问题,重点可归纳为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未富先老明显”、养老服务供需失衡与错位严重、老龄政策系统性差、管理机构分工协作不到位等。
关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问题,研究人员指出,“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但随着家庭平均人口数由1982年的4.4人下降至2005年3.13人,原本可提供家庭养老的子女人数不断减少;城市里,年轻人照顾老人的时间、精力减少;人口流动加速,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留守、空巢老年人数量快速增加,“家庭养老”功能名存实亡,老年人不得不更多地依靠社会服务体系来养老。
养老服务规划缺位规范缺失
与此同时,我国养老服务业规划不到位、规范缺失。2012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4304个,拥有床位416.5万张,收养老年人293.6万人,仅占当年我国老年人口数的1.51%。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1年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报告则显示,在养老机构中,配备有医疗室的机构不足六成,而配备康复理疗室的机构不足两成;22.3%的养老机构既没有单独的医疗室,也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在医生的配备上,有超过五成的养老机构是空白;经过护理及相关专业系统训练的护理员不超过30%,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不足三分之一。2011年,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只有11.6张,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
我国养老床位空缺340余万张
政府对老年人体育、教育、生活照料及其相应机构建设投入不足,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投入较少。同时,医疗、养老保障筹资水平低,保障水平也不平衡。
专家强调,应对老龄问题,防患于未然是关键。以养老床位为例,1995到2011年,我国养老床位由97.6万张增加到396.4万张,翻了四倍。但是2003年之前,年均增长幅度较低,还不到4%;直到2003年后,老龄化加快带来的供需矛盾已经凸现出来,才被动行动,床位增速明显加快,约达到15%。但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较快,即使按照6%左右的老年人需要机构养老,我国养老床位仍显不足,床位空缺340余万张。上海市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重的城市之一,但是由于缺乏前期基础,为了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上海市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新增养老床位2.5万张,大约相当于三四十个三甲医院的规模,压力之大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