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迷信保健品功效 认知意识弱
来源:凤凰网陕西频道综合 发布日期:2014-04-25
我国保健品市场混乱,常常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在保健品销售市场上,特别是老年人保健品市场上,一些非专业的保健品机构或生产厂家,打着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培训班等旗号,以赠品为诱惑,吸引一些老年消费者到现场听课,大肆吹嘘其产品功效和疗效,引诱听课的老年人购买其产品。
据全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城市高达80%,农村为65%。对于渴望健康的老人来讲,免费讲座和义诊就必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从吴淑英和王珏受骗的主要原因来看,很明显是由于她们根本无从获知是否有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这个组织和“中国免疫调节与抗衰老宣传教育工程”是个骗子工程等信息。
现在的老年人大多出生于解放前,有些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城市老人中拥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不多;而农村老人中,多数为小学水平或文盲,知识匮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容易被专家、教授等称呼所骗,被“高科技”的伪装迷惑。如王一军的父亲就是受了其“高科技”三个字的诱惑上当的。
老年人对保健品的功效缺乏认识。其实目前国内的保健品主要有两大类:营养型保健品和辅助治疗型(也称功能型)保健品。营养型保健品主要是提供人体必需的一些营养成分和部分微量元素,如蛋白质、多链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一族。功能型保健品主要是针对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具体疾病具有辅助调理作用的一类产品。
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则是中国人的保健意识在整体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多从学校教育就开始认识养生保健对健康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发达国家30—40岁的青年人就已经开始注重心脑血管保健方面的投资了,而中国大部分人在50岁以后发现身体出现症状或通过体检血液指标异常才开始保健。甚至有些人即使发现身体的某些指标异常,也自认为年轻,不把健康当回事。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老年人在参团旅游中更容易遇到权益受损的情况;老年消费者选购保健品时过于迷信其功效,从而降低了对产品成分规格和质量的防范意识。
另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老年消费需求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对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已经产生深远影响,截至目前,互联网跻身成为老年消费者获取消费信息的第三大渠道,影响着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目前老年人对保健品有较高的需求,在保健品的购买渠道上,“保健品专卖店/厂家直营店/厂家经销商”“大型的药店/药房”是老年人首选的两个渠道, 分别占到38.0%和34.9%。对于“销售人员上门/电话推销”“电视购物”的接受程度较低,而“网络购物”的方式正逐渐被老年消费者接受。
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说,很大一个消费陷阱无疑来自保健品这一市场,不少老年人都因为过于关注保健品功效,迷信保健品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最终被保健品机构或生产厂家“忽悠”,从而上当受骗。
据悉,多数老年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关注“保健品的功效作用”,远远高于关注“保健品成分”,而在选择服用保健品的原因方面,超过四成的老年消费者认为保健品“能够调理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或者免疫力,预防疾病”,而对于保健品“毕竟其不是药品,对于疾病没有治疗的效果”的认知意识不够强。
在此,小编特别提醒老年消费者,应客观谨慎地认识保健品的作用,需提高防范和辨别意识,不能盲目追求功效,不要轻易相信商家的宣传和小利诱惑。被骗是小,因为这些保健品影响了身体健康可就事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