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老年人出行状况调查
来源:天山网 发布日期:2010-09-20
乌鲁木齐晚报热线近日陆续接到数起老人被撞身亡和被撞伤的新闻线索,在短短二十多天里,老人出行被撞事件多发,将老年人平安出行这个话题推上了前台。
5月23日13时许,乌鲁木齐市河南西路,一辆153路公交车将一位60岁的老人撞伤;5月16日11时许,仓房沟南路一辆押钞车将一位过马路的70多岁的老人撞倒,导致该老人死亡;5月12日23时许,碱泉三街日月星光小区南门附近路段一辆203路公交车将三位老人撞倒,造成三位老人一死两伤;5月12日14时许,河滩快速路位于区五建家属院路段,一辆轿车撞倒一名60多岁老人,老人当场死亡;5月6日18时许,碱泉三街专汽小区门口,一辆920路公交车将一名老太太撞倒,后被送往医院救治;5月4日22时许,友好北路发生一起公交车撞上路边一位老人后又与三辆出租车相撞事故,造成该老人当场死亡。
记者从市老龄委了解到的另一组数据是:目前乌鲁木齐市常住户籍人口60岁以上老人有28.69万,占城市总人口数的14.72%,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则说明这个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那么乌鲁木齐老人的出行平安状况究竟怎样,记者展开了相关调查。
爬高走低不易 不知绿灯时间
记者在几个老人较多的公园和小区走访了四五十位老人,在采访中大部分老人表示在过马路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不方便。
家住五星路的李阿姨说,老人冬天很少出来,现在天气热了大家在房子里憋了一个冬天都想出来透透气。“看到有老人出事,挺害怕的,要是能在老人多的地方大家开车慢点可能会好点。”
“有些地下通道楼梯陡,要是踩不好很容易就摔倒了,我都有好几次差点摔倒。”家住新民路附近的侯阿姨说出了自己不愿意走地下通道的原因。
张大爷说,有时走斑马线看见是绿灯,可刚走几步灯就变了,只能站在路中间,“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如果把红绿灯改成那种可以看到还剩多少时间的,我们过的时候心里也有个底。”
随后,记者来到老人反映较多的和平南路和人民路交会处十字路口,记者在现场看到南侧的和平南路路口的斑马线行人绿灯时间约为60秒,在行人通行灯为绿灯约有20秒时,十字路口人民路东侧左拐和西侧右拐的信号灯也亮了,从两边往和平南路走的车辆开始通行,从东南角向西北角过的行人,走到路中间只能停下来等车过完才能通行,而从人民路往和平南路走的车辆信号灯变灯后,该路口行人的红绿灯也变了,路中间的行人只能小跑过完剩下的路。
5月24日,记者在人民路和东环路交会处看到,路口北侧有一座过街天桥。记者现场粗略算了一下,15分钟内有22人从天桥过马路,61人从天桥北侧约20米远的一个没斑马线的路口过。其中从路口过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过天桥的大部分是穿校服的学生。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颤巍巍地从路口穿越马路。老婆婆刚走了一半就被车流挡住了,最后她跟着其他人才过了马路。当记者向老人询问为什么不走天桥时,老人笑了笑说:“这儿近,走上面太累,大家都是从这儿走。”
□相关举措
交警:考虑改进交通设施
“看见老人过马路,我会帮他们,谁都有父母,又有谁出门时不会扶自己的父母过街。”一位在新兴街搀扶老人过马路的男子说。
市民李女士说,每次看到路中间等着过马路的老人都替他们担心,“路上的车应该先让老人过,他们站在路中间多危险,让老人先过去又不会耽误多少时间。”
在采访中记者询问了三四十位市民,其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车辆在过马路时遇到老人应该先让老人通行后车辆再通行。
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科曹振学副科长说,红绿灯时长一般为20秒,在一些路面较宽和人流量较大的路口红绿灯的转换时间会根据情况适当延长,老人在剩余时间不多的时候过斑马线,就会遇到还没有过完时就出现转换灯的情况。另外,交警在设置斑马线时,一般是按照每300米要有一条斑马线,操作时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增设或删减。
曹科长说,对于一些市民提出的在路口的红绿灯设置倒计时条的建议,由于现在首府的红绿灯暂时无法使用这样的设备,如以后进行设备更新将会考虑增设倒计时条等;对于市区的斑马线,在设置时会考虑到道路边的居民通行情况,如果在一些没有设置斑马线的路段,行人通行较集中,交通科在接到市民反映后会现场调查,在保证道路安全时,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市民如对交通设施有建议可拨打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科电话4641377、4631110反映,交通科将对市民的反映进行现场调查,考虑增设交通设施。
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天山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陈亚文提醒,老人出行时最好有家人陪同,如单独出行需穿越斑马线的要仔细观察两边的车辆通行情况。穿越较宽的马路时,老人可在路中间的安全岛稍作等候,等绿灯再次亮起时再通行。司机师傅在开车时要注意路边通行的路人,特别是有老人通行时,要放慢速度。
□记者手记
让老人平安出行
乌鲁木齐公交系统早已推出了持老年卡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政策,基本解决了老人乘车的问题。但在另一方面,老人出行不仅仅只是坐车,他们还要安全出行。
尊老是我们良好的传统,在我们记住传统的时候也应该落实到行动上。车祸中撞倒的不仅仅是身边的老人,也撞上了社会的责任心。
老人需要关心、需要爱护,这些不能只是我们帮忙搀一把、上车让个座所能根本解决的问题。而要从总体上来改观老年人出行的尴尬境地,只有我们在制度建设、公共交通设施的设置等诸多方面,能切实将以人为本、以每个人的出行安全为本贯穿到城市设计、设置的每个细节中去,老人或许才能告别出行时的忧心忡忡,从心底里绽放出欣慰的笑容。(记者 赵兵 陈岩 实习记者 杜建佳 实习生 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