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成老龄化健康管理新模式 资源分布失衡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日期:2014-11-17
[“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在人均预期寿命的最大差距不在于最长生存时间,而在于有质量生存的最后时间。”]
老龄化疾速拷问中国。
正在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中国仍不断刷新着老龄人口的数字——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显示,2013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而来自全国老龄办的数据也显示,今后20年,中国将年均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到本世纪中叶将迎来老龄化高峰,老年人口预计达4.87亿。
不仅如此,数字庞大的老龄人口中,8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2300万,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3750万——这就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以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将比预想中更快地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在人均预期寿命的最大差距不在于最长生存时间,而在于有质量生存的最后时间。”谈及中国社会目前的老龄化人口健康管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康复医学会秘书长励建安认为。
“老龄人口的健康不仅仅是躯体健康,四肢能活动,而且要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我们的社会道德,这个问题是我们在谈到养老和康复医疗问题时重要的基点,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延长寿命。”他说。
201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
2014年9月,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
“我们研究发现,老人们怕生病怕孤独,不愿意去郊区,养老机构太高大上的硬件设施反而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觉得恐慌。”上海乐慈养老总经理侯荟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和许多民间养老机构一样,上海乐慈正在全国探索医养融合的健康管理新途径——区别于以往纯养老模式和养老地产等复合模式,这种医养融合的新模式更强调医疗健康管理与正常生活养老的结合。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75个护理院,其中江苏35个,占比46.67%;上海17个,占比22.67%;山东5个,占比6.67%——这三个区域所拥有的护理院数量已经占据全国总数量的76%。
而从同期的床位数来看,全国护理院共有11471张床位,江苏和上海两地的床位占比88.77%;其余地区的床位数仅仅占比11.23%——资源分布失衡严重。
按照“医养融合”的概念,是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护老中心和老年医院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今年开始,政策推动下,包括山西、温州、深圳等多地在内的医养融合工作甚至已经成为了当地政府牵头的一项重点工作。
山西省鼓励大型和综合医院依托现有医疗资源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设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时开设老年病科;深圳罗湖区政府建了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专科医院,目前医院设1000张养老床位,选派了25名与老年病相关的专业医护人员,入住老年病专科医院,为入住福利中心(老年病专科医院)的900多名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营养、心理等一体化服务,在老人们康复后回家“居家养老”的,医护人员为其提供“跟踪服务”。
江苏省民政厅等四部门则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将分散在卫生、人社等部门的职能集中起来推进医养融合。
“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医疗健康机构之间时间、空间和距离的障碍。”侯荟表示。
励建安认为,对新出现的医养融合来说,具体的结合过程将面临一个大的政策问题——“我不太认为一个老人院可以养一个医生、养几个护士,这个在管理上会有大的问题,护理院也同样;我希望老年人尽可能地不在老年公寓完成生命的终结,而应该在护理院完成最后一段生命的进行。有尊严有质量地养老和临终,这是理想的状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