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 老龄化水平为17%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发布日期:2015-03-11
我更喜欢“进攻型”养老
□受访者 王福民 广告业主
37岁时,我买了一套400多平方米的别墅,在广州郊区。买这套房,我也是在为退休和养老生活做一点准备。这房子既是我未来生活的载体,也是积累财富的手段。40岁的时候,我面临的选择是“进攻型”养老,还是“防御型”养老。所谓“进攻型”,就是还要做一件事,做我擅长、喜欢的事情,而不仅仅是赚钱。“防守型”就是攒一些钱,做一些投资,为自己和后代留够了存粮。其实,“防守型”的养老也有风险,谁能保证未来不会有大的变化和风险呢?我是不会轻易退休的,或者说不会像我爸爸那一辈,到了岁数就完全不工作了。我更喜欢“进攻型”养老,就是换一个轨道,不以谋生为目的找一件喜欢的事情和生意做。我是先把“护城河”挖出来,挣出养老的钱,然后做自己有兴趣的事。
放弃追逐名利 更愿服务社会
□受访者 Snow 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
39岁时我进入一家新创立的地产公司,工作很忙,朋友们觉得我更有冲劲。但老之将至,我也开始考虑掉转车头。我发现原先追逐的名利,相对生命个体来说没什么意思,我是不是该为生命本身做些事情?功利与奉献,我必须选择一条。人到老年,我更愿意选择去做公益服务社会,放弃纠结的职业生涯。
我开始真正“放下”,把车转让给了朋友,还换了一个工作,做支持中医传统文化传承的公益工作。我还在帮助一所民工子弟学校。“老”意味着什么?无非是身体机能的衰退,劳动生产力降低,其实就是个人价值的减退。但我们总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些什么,寻找另一种贡献社会的价值点,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化情趣。老有所养,不是要有孩子养、有钱养,是要有德养、有情趣养。
我更愿将度假和定居结合起来
□受访者 谭利民 建筑师
中国的传统是靠子女和家庭养老。但是现在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这种结构就使养儿防老难以为继,尤其是对我们这种“丁克”家庭,更要未雨绸缪了。 未来,我想找个性价比更合适的地方养老。我更愿意选择“半移民”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度假和定居结合起来,比如东南亚一些地方,坐飞机上午走下午到,可以住几个月,往返非常容易。在中国逐渐昂贵和稀缺的一些资源,在这些国家可能会依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