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热点专题 --> 阅读

中国“四二一”家庭结构凸显 呼吁孝道回归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11-04-19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国逐渐告别“多子”时代。独生子女父母开始陆续进入老年,“四二一”家庭结构凸显,一户人家需供养4个老人也早已屡见不鲜。日前,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显示,按子女与父母不同吃同住为标准界定空巢家庭,浙江省城镇老年人家庭空巢率已达74.96%;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率为59.56%,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

  退休后的生活像“坐牢”

  调查数据显示,浙江城乡独居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年夫妻的一代纯老家庭户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

  家住杭州江干区的张大爷,把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形容为“坐牢”。吃饭、睡觉、看电视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子女平时都忙于工作,每天也只是电话联系。用他的话说,“好好活着,不要生病,别给孩子们添乱,这就是我最重要的任务。”

  “这一天的日子过得像一年一样,但想想孩子们也不容易,平时工作很忙很累,每周末还要抽出时间来看我,我该知足啦!”张大爷的笑声中透露着一丝无奈。

  现在,张大爷这样的独居老人不在少数。空巢率的升高使诸多社会问题开始凸显。老年人患抑郁症、自杀等现象也屡屡发生。

  子女不可缺位

  “精神慰藉的缺失是导致老年人出现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先益表示,空巢期对老年生活非常不利,从生活层面讲,老人日常生活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尤其是缺乏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从精神层面上说,缺乏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是老人患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子女的缺位,是对老人最大的精神伤害!”

  王先益认为,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用、老有所依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他建议,政府可考虑出台家庭支持型政策,多创造条件鼓励工作繁忙的年轻人常回家看看。

  呼吁“孝道”回归

  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手头宽裕了,而老年人的幸福感却没有增加呢?调查显示,浙江城镇老年人担心的主要问题里,排名第一的并不是养老问题,而是交通安全,其次是子女失业问题,再次是生病治愈不了,没有生活费则排在第九位。如何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做到空巢不“空心”,成了当前老龄化研究的一大课题。

  当前,我国开始逐步推广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取得成效。在杭州许多社区中,随处可见老年活动室,定期组织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一些小区成立单身老人俱乐部,为老年人排遣寂寞提供了很好的渠道。浙江嘉兴更是推出“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委托当地具备资质的专业家政服务公司派员,定点定户上门为空巢、残疾、孤寡及特殊高龄的困难老人提供专业服务。

  此外,针对敬老意识淡漠等社会现象,更要大力呼吁“孝道”回归,而不是把提倡孝道沦为一个空头的口号。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十年磨一剑 助…
 上海及长三角军休干部医养融合、智慧养老…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生态康养产业规划服务工…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文艺和体育工作委员会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一行赴…
 第二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