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十二五”·休闲宜居
来源:昆明日报 发布日期:2012-02-01
将昆明建成国家老年旅游养生基地
建休闲宜居之都,抓好一批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建设,昆明应如何做?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这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他们纷纷建言献策,致公党昆明市委建议:把昆明建设成为国家老年旅游养生基地,打造“养老品牌”。
发展养生旅游的优势是什么?致公党昆明市委相关委员介绍,云南是我国三大地热温泉密集区之一,昆明是省内温泉开发条件最好的地区。云南拥有分布广泛且丰富的生物、森林资源,所出产的药物和保健品具有良好的养生功能,而这一切优势昆明都具备。此外,昆明还具有不可比拟的气候优势、文化包容优势、旅游交通优势。
“发展国际旅游养老产业,一方面可以迎接本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大量养老人口,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具有一定经济能力、慕名昆明‘养老品牌’的异地养老人群。”相关委员表示,发展国际旅游养老业,就要在养老业基础上,提升昆明养老品质、壮大产业规模。可目前昆明的养老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公办养老院满负荷运载,民营中端市场活跃,高低端市场有待培育,是昆明养老市场的写照。
委员们建议: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养老机构。政府要大力培养养老护理人员,扩大就业队伍。国际旅游养老业作为一个产业,必然需要大量的现代化服务人才。我省目前专业养老护理的缺口约为30万人,而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正规军”只有几百人。建立“在宅服务”机构,除生活料理、入浴护理、上门看护外,还包括身体检查、功能恢复性训练、生活技能指导等。要研究养老人群的不同喜好特点,差异化区分不同的养老人群,提高新鲜度和吸引力。可以依托丰富的医药资源和自然环境,与森林、度假区等健康旅游紧密结合,可以建立一批“天然氧吧”、“森林浴”、“林中栈道”等特色突出的森林健康旅游景区,挖掘开发温泉养老、田园养老、候鸟养生、医疗养生、保健养生等品牌。另外,养老业的发展壮大,将会大大提升保健食品、文化娱乐、殡葬等产业。同时抓住机遇,加快优质茶叶、果蔬、蔗糖、食用菌等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选址金马坊,打造旅游商业区
《昆明“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昆明要深入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加快重点旅游片区建设,抓好一批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文化旅游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开工。
旅游与文化结合,王洪委员十分赞同,因为他正思考着:在市中心金马碧鸡坊商业片区附近选址打造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特色的“RBD”。王洪介绍,RBD直译为“旅游商业区”、“休闲商务区”,是指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餐馆、地方特色风味小吃等元素高度集中组成,能吸引大量旅游者的特定零售商业区。如上海城隍庙地段、成都声色“锦里”古街等都是典型代表。王洪表示,自己曾对上海城隍庙地段、成都声色“锦里”古街进行过考察。上海城隍庙地段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实施产业“退二进三”时逐步兴起的以上海老街为核心的建筑文化、豫园旅游商圈及老城隍庙小吃广场的美食文化区。同时,几年前,成都人曾质疑那条宽2米、长不过150米的锦里小巷打造仿古商业街的想法,但今天它不仅安然度过了“尝鲜期”,而且超高人气一直持续,短短几年间,文化旅游产业的“四川模式”已是全国闻名。
“昆明发展‘RBD’这样的文化旅游项目,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王洪说,昆明有着资源、环境、文化优势,是云南省会城市和亚洲南部核心城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区域、滇川藏香格里拉旅游区域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的逐渐深化,将为云南融入东南亚旅游圈、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圈、泛珠三角旅游圈、滇西北—川西南—藏东南旅游线创造良好发展机遇,也为昆明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是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差异化、品牌化,进而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根据昆明的实际,旅游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势在必行。
王洪甚至对“RBD”的风格、色调也有初步构想。“建筑风格可以考虑以南诏时期的建筑风格为基础,结合知名古建筑商业街风格元素。”王洪说,“RBD”建成后将依托周边的金马商业区及东西寺塔旅游片区,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该片区旅游业、商贸业的飞跃发展,为昆明打造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