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发百门老年课程 4所大学"一座难求"
来源:澎湃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4-10-27
在近日采访中,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庄俭告诉澎湃新闻,不少老年人参加了“玩转ipad”学习班,“wifi连接”、“fast frame”等专业术语成了这些老人日常交流的话题。还有不少老人在老年学校一学十多年,“赖着”不肯走。
目前,上海共有68所市、区县及行业的老年大学,2014年在校人数已达28000人左右,共开设596门课程。
其中4所为市级老年大学,分别为市教委创办的上海老年大学、市机关工委创办的上海老龄大学、老干部局创办的老干部大学、市总工会创办的退休职工大学,占到全市接受老年教育人数的5%-7%,约3万人左右。
同时,上海各区县也成立了20多所区级的老年大学。此外,街镇、企业、高校也创办了为数众多的老年大学,分别为不同的老年人群体提供老年教育。
上海市教委表示,已经成立老年教材研发中心,2014年首批研发56门课程的教材,将送至全市所有老年学校级300多家养老机构,让老年人的课程告别单调,“百花齐放”,今后研发课程还将增加至100门。
庄俭表示,随着上海步入老龄化社会,4所市级老年大学甚至出现“一座难求”的景象。据他介绍,上海2014年有50所街镇老年学校参与到改造中,并且第四次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功能教室也从原来的326间增加到了622间,涨幅达90.79%。
“预计到2015年,上海要将所有没改造过的老年学校都进行改造,全面提升各级学校的办学能力,使之更适合现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庄俭告诉澎湃新闻。
老年学校如何改变老人生活?
庄俭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上海老年大学有一位学员原来是医院的内科医生,退休两年后,母亲过世,她的精神一下子崩溃,多方求医、吃药,但效果都不明显。
经人介绍,她到上海老年大学就读,接触了烹饪班的课程,产生学习兴趣,结交了新朋友。半年学习后,她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活泼开朗很多。两年后,她还自告奋勇参加电视台“辣妈比赛”的海选,凭自己所学的知识闯过多轮竞赛,获得第三名,成为小区的草根明星。
庄俭还举了“玩转ipad”学习班的例子。
在这个学习班里,老年人玩起了“高新尖”的电子产品,“wifi连接”、“fast frame”等专业术语成了这些老人日常交流的话题。还有不少老人在老年学校一学十多年,“赖着”不肯走。
此外,2014年上海市教委牵头组建了全市社区教育志愿服务总队,在全市17个区县及15家市级老年教育机构、高校老年大学分校,招募了2000多名老年教育志愿者,他们既是老年教育的参与者、受益者,又是社区服务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