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报告:中国城市的多层建筑不适合老龄人居住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布日期:2014-10-21
日前,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城市现代化研究》。报告对中国城市建筑和住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将中国城市建筑和住房与国际水平进行了比较。
中国城市建筑和住房的变化趋势方面。首先,城市建筑的变化。中国城市建筑的变化趋势,与世界城市建筑的变化趋势,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人均城市建筑面积、人均公共建筑面积、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和城市建筑高度等,都是上升变量,城市最高建筑的记录被不断刷新;城区建筑密度、城区平均容积率等,是转折变量;城市街道景观、人均绿地面积等,因城市而异;城市建筑质量,部分城市和部分建筑的建筑质量提高,部分建筑的建筑质量下降,“豆腐渣工程”的报道屡见不鲜。
其次,城市住房的变化。中国城市住房的变化趋势,与世界城市住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人均住房间数和人均住房面积等是上升变量(表3-7)。住房拥挤比例,是转折变量,先升后降。在许多城市,城市房价收入比(房屋售价与年收入比、房屋租价与月收入比)在提高。
中国城市建筑和住房的国际比较方面。首先,城市建筑的国际比较。中国城市建筑的国际差距是一个普遍现象(表3-8),不同城市的国际差距的大小和分布是不同的。在中国的发达城市,主要差距是质量和观念的差距;在比较落后的城市,既有数量差距,也有质量和观念差距。以摩天大楼建设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城市基本不再建设摩天大楼(少数例外),中国城市则进入摩天大楼建设的高潮,摩天大楼数量快速增加(图3-3),摩天大楼的高度记录被不断刷新(图3-4)。
其次,城市住房的国际比较。关于中国城市住房的国际比较需要专题研究。目前,中国城市住房的国际差距,不仅有数量差距(人均居住面积和人均房间数等),而且有房屋质量差距;住房质量差距是非常突出的。例如,中国城市的多层建筑(4~6层),一般没有电梯,不太适合于老龄人和残疾人居住;有些学者认为,有些城市住房使用寿命只有30年左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