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印发 专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日期:2020-02-13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这些目标意味着什么,又要如何落实?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到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17.9%,这个比例跟其他国家比还不算高,属于轻度老龄化阶段。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老龄化程度将继续加深,并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规划》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
《规划》从财富储备、人力资源、供给体系、科技支撑和社会环境五个维度,综合来谋划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陈功表示:“这个规划就是跟以往所有养老文件不同就在于它不是从老年人、老年工作、老年事业的角度来做规划,它是从整个社会,大家共同做一件事情,转向现代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大家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
专家介绍,应对人口老龄化,首先得有钱,要做大社会财富蛋糕,通过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财富积累与合理分配,鼓励家庭、个人建立养老财富储备。与此同时,还要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分好财富蛋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李璐表示:“我们建立一个更有支撑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因为我们现在以社会保险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它仍然是第一支柱比较大,未来我们是要将第二支柱像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以及第三支柱的商业保险等,共同使它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有了财富,还得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应对老龄化社会,未来要打造一个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和为老年人服务的服务人才队伍。《规划》指出,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上,深化户籍、社保、土地等制度改革,加大就业灵活性,充分调动大龄劳动者和老年人参与创业的积极性。李璐介绍:“比如持续的培训,给他们一些公益性岗位,包括一些让他们身体力行、力所能及的岗位创造等,或是更多灵活性就业岗位,给他们既能够增加社会财富的储备,同时又能够发挥自身作用的舞台。”
伴随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高龄和失能失智老人数量不断提升,对养老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
目前,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总量短缺与结构矛盾并存。李璐表示:“这次在构建为老服务体系这部分当中也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其中就包括机构充分发展。它实现了日常养老在居家,日常活动、休闲在社区,同时如果病后术后需要康复护理回到社区当中,可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失能半失能需要专业化的长期照料,就入住专业的机构,如果照料到一定程度、康复到一定程度又可以回社区这样一个综合完善连续整合的养老服务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群体对适老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多层次。《规划》提出要发展银发经济,着力推动增加为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开发适老生活用品市场,加快发展老年功能代偿产品市场,创新开发智慧健康产品。同时,将促进养老服务业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等幸福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养老、养生旅游、文娱活动等服务。陈功认为:“既为老年人提供直接的科技化的服务产品,另外为服务于老年人的工作人员,包括机构提供很好的支撑,这样总体上就可以从产品和服务上提高老年人包括社会上每一个人的获得感和生活的幸福感。”
专家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自觉行动。《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聚焦全民意识提高和全社会自觉参与,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